-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畜力与机械化并用骑兵末日与蹒跚坦克
畜力与机械化并用骑兵末日与蹒跚坦克 1914年夏天战争爆发,德军依照“施里芬计划”进行机动迂回,战场尚未进入僵持局面,骑兵仍然被各国军方看作是最有效的进攻手段,例如俄国就保有36个之多的骑兵师。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数百年间骑兵主宰着战场,海啸般突袭的骑兵铁流总给人无坚不摧的气势,即使最顽强的步兵阵线也会被冲得屁滚尿流。 战马养活了路易威登与爱马仕 四年的大战期间,各国陆续投入的战马有600万?1000万匹。除了骑兵侦察使用,大量的马匹被派往机动车无法行动的战场,在淹没马腹的泥浆中拖炮、牵引救护车和军辅车辆。特别是中型马,它们在拖炮等耐力性工作上比高头大马更合适。每匹战马需要配置复杂的马具,包括大量的皮革制品,养活了包括路易威登、爱马仕等一大批老牌皮具厂商,同时体现了工业化帝国的实力。 英国人在1914年最先意识到具有“贵族范儿”的传统骑兵战术在机枪和铁丝网面前会过时,只消给这些机器不停地装填弹链和子弹,就足以击溃英国骑兵的任何企图。但战马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迅速退出战场。战马是整个战争期间的战略资源。英国从澳洲、北美和阿根廷大批进口战马,还把民间的儿马都征用。仅美国就征用了100万匹战马。德国人则采用另外的策略,除了建立国营的种马场,民间散养的马匹都被编入预备役,使德军中人马的比例提高到了3:1。战争爆发时,德国有71.5万匹战马,奥匈帝国则有60万匹。战争爆发后德国的战马就只能通过缴获,在法国战场共有37万匹缴获的战马。德国还有计划地掠夺比利时的马匹,造成比利时在连续几年的冬天都缺煤,因为缺少马匹拉煤车。此外,拍卖战马也是各国军队战后常见的筹集军费手段。此外,马的食量巨大,如果按体重折合它的饭量相当于人类的10倍,这也使得草料和燕麦成为战略物资。 随着战争的全面展开,炮火、毒气和疾病给战马带来很多损失,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士兵的伤亡。凡尔登一役就有7000匹战马战死。整个大战期间,英国损失48万匹战马。美国输入的数百万匹战马中最后只有200匹在战后能够返回北美,其他的不是死在前线就是在战后被屠宰。战争后期连美军的马匹都很难补充,例如潘兴将军在阿拉贡森林作战后期,由于战马的缺口达10万匹,潘兴请福熙将军支援2.5万匹战马,但法国人也因为炮兵部队缺乏驮马无法行动。协约国因而采用对德奥马匹禁运的策略,最终也成为德奥战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各国军队为战马研制了防毒面具,建立战地兽医站,甚至为战死的战马立碑。 机械化初试啼声 世界的工业化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50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为主要标志。在19世纪工业化潮流驱动之下,大量的新技术涌现并迅速被转化成新式武器,这一趋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达到了一个顶峰,尤其是汽车和交通领域。19世纪后期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繁荣和财富,另一方面也使得世界时刻笼罩在新式武器的阴影之下。和战马这类需要足够时间和人力来培育繁殖的“自然”武器相比,人工设计、制造和生产新式的交通工具不仅简单快捷,不受自然规律的约束,而且性能大大突破了动物的体能。 法国Berliet公司在大战爆发后成为法军军用卡车的承包商,高峰时期每天为英法军队生产40辆卡车。Berliet卡车以其古怪的帆布车篷为最显著的标志,有一台排量3升左右的四缸发动机,最大时速30公里。在凡尔登战役中,以Berliet卡车为主的3900辆各型车辆曾经运输25000名法军到前线,是历史上最早的摩托化机动之一,其机动能力也是以往依靠人力和骑兵等手段远远无法企及的。 另外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颇有影响力的品牌是英国的“胜利”牌摩托车。“胜利”摩托作为百年老字号,至今在欧洲仍然颇有名气。“胜利”摩托主要被用作联络和侦察,有一些挎斗型的摩托车还架上机枪。作为一战英军主要的摩托型号,“胜利”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狭长的油箱和类似二八自行车的车架,连刹车也和自行车类似。“胜利”摩托有一台非常可靠的3.5匹马力四冲程汽油机,排挡手柄安装在油箱右侧。第一次看到这种老式摩托实物时,我们不禁会惊诧于车上众多的手柄和连杆,也许还要感慨英国设计师缺乏艺术细胞,但就是这种丑陋而可靠的设计经受了一次大战泥泞、灰尘和缺乏保养的战地环境考验。 随着形形色色的运输工具转变为军事用途,利用军车改装的装甲战车也应运而生。但以当时的车辆技术和动力水平,轮式车辆无法实现可靠的全轮驱动和越野通过能力,对于突破堑壕无能为力。 一位法国中校在1914年8月战争刚刚爆发时就断言说:“兄弟们,在这场战争中,谁家最先能造出一种全地形战车,给它装一门75毫米速射炮,他将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这种战车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登场,并无定数。 坦克的本来面目 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和演变常常出乎最初的预期。很难将大哥大时代只有语音通信功能的手机与现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