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
“陕西十大怪”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下面这种说法最为流行。
1、面条像腰带。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从地理位置上讲,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因此,小麦就成了陕西人的主要食粮,面食也成为陕西人的主食。在各种面食中,陕西人尤其喜欢吃面条,甚至可以一日三餐都吃面条。陕西的面条别具特色,特别是生活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人最喜欢吃的一种叫“biang’biang面”的面条,形状宛如腰间所系的裤带,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外地的面条与之比起来,相形见绌,只能称为“面丝”。
2、锅盔似锅盖。歌谣为证: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从地理条件上讲,陕西省简称秦,是古代秦国所在地,而秦人祖先最早来自甘肃西北草原,陕西人也就继承了草原先民的粗犷、豪放的遗风,在吃上不太讲究,把锅盔馍做得特别大,大如锅盖。锅盔不仅便于秦人作战时携带,也适应关中干燥的气候,便于贮存。
其实,陕西的锅盔就是用麦面精粉,压秆和面等原料在大锅里烙制成的圆饼,外表斑黄,呈圆形,直径达尺许,象锅盖一般模样。烙制锅盔要由有多年经验的师傅来完成,手法有:一转、二翻和三挠。一转,就是锅盔在锅中要不停地转动;二翻,就是烙成一面以后再翻过来烙另一面;三挠,就是锅盔熟的时候挠一挠锅盔,听一听动静,如果发出清脆声音,上面有白色痕迹,那么就可以了,否则就没有熟透。锅盔的历史悠久,其来历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烙成面饼即锅盔。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在秦朝,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于是,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
3、辣子也是一道菜。歌谣为证:刨(不)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从地理条件上讲,由于陕西省主要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再之,这里在周秦汉唐时期曾是京畿地区,耕战过度,自然环境当然就比江南的“鱼米之乡”差些,因而农作物和蔬菜因而比江南要匮乏些。陕西人常把辣子作为一道菜,既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也是养成的一种简朴习惯。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大家恐怕一致都推举四川和湖南。因为“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其实, 陕西人吃辣椒比湖南人和四川人厉害的多。湖南人、四川人只是把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则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吃。陕西人吃辣子,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最后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而且,陕西人吃辣吃得精细,吃出了文化,这点恐怕川人和湘人所无法达到的。
4、泡馍大碗卖。歌谣为证:天下美味都吃遍,好吃要算羊肉泡。馍要掰碎汤要香,老碗一端燎扎咧。从地理条件分析,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为了驱寒保暖,因此在冬天就要吃一些吃起来暖和且又做起来方便的饭食,泡馍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据研究,泡馍的发明最早也是受了秦人草原先民粗犷、豪放的影响。
陕西的泡馍有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各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极受人们喜爱,也很叫人开胃口。到过陕西的外地人,无不为陕西的泡馍的美味和种类繁多所叹服。所以,一般人都能吃得很多。各个泡馍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便选用了一种耀州(陕西耀县)出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于是,“泡馍大碗卖”就成为陕西的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小吃。
5、碗盆难分开。歌谣为证:老陕楞娃碗真大,面条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撑的欢,老碗会上谝闲传(han chuan说闲话的意思)。从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来分析,由于陕西耀州盛产瓷器,陕西人也继承秦人先民粗犷、豪放性格和简朴的生活习惯,因此,吃饭用的碗特别大,可和盆子一般大小。碗盆难分开,既体现了秦人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为秦人带来了无限乐趣。
陕西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的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说起这老碗,产于陕西耀县,属于直径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青花粗瓷。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这就像陕西人的秉性一样。正宗的陕西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陕西人吃饭无论是青壮年、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一律都用老碗。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一次就能盛够,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陕西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
6、板凳不坐蹲起来。歌谣为证:老陕脾气真古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数字疗法行业白皮书.docx VIP
- 实施指南《GB_T28835-2012国际物流责任保险国际货运代理人责任险基本要素》实施指南.docx VIP
- 数字疗法白皮书2.0: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pptx VIP
- 新22J03 外装修-标准图集.docx VIP
- 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的政务服务优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docx VIP
- 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 李宁品牌视觉识别VI手册.pdf VIP
- 全站仪和全站测量课件.pptx VIP
- 《中国数字疗法白皮书2.0》:从研发到商业全流程挖掘关键成功因素 _ 界面 · 财经号.pdf VIP
- FG公司诉刚果金)案终审判决.doc VIP
- 新解读《GB_T 28835-2012国际物流责任保险 国际货运代理人责任险基本要素》.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