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中国古代史学
第八讲 中国古代史学 一、史学学习的当下意义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又都在继续着新的历史 。 近百年了,我们任凭大量史料堆积,却不能、不肯整理、编纂,我们也就没有一本按传统方法编修的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我们的思想和信仰,也就仍然处于迷茫之中。 二、史学的界定 史学,是运用史料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包括史料的占有、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以及进行史书编纂。总结这一实践而形成的理论,谓之史学理论。研究和叙述史学发展、演进具体过程的学科,称为史学史。 史学理论同历史理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同时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三、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概况 1、瞽史阶段 在文字产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仍保留了“口述历史”的传统,由于盲人有对声音的高度敏感并有非凡的记忆力,因此,王廷中诵吟历史的职责多由此辈担当,所谓“瞽史”是也。 2、先秦时期 卜辞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已知的最早历史记载。 3、秦汉时期 规模宏大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 4、魏晋南北朝时 私人修史之风盛行。史著名类广泛,除纪传、编年外,又有民族史、地方史、家史、谱牒、别传、史论、史注等。 5、隋唐五代时期 大规模地修撰纪传体前代史,出现了总结性史著。 《史通》对传统史学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规范了纪传体史书的修撰,成为我国史学发展第一阶段终结的标志。 6、两宋时期 中国古代史学的盛世。史体广泛,应有尽有。在通史撰述、当代史撰述和历史文献方面都有巨大成就。 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亦称地志或地方志。另外,还有一些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书籍,亦可归入其内。 宋代的方志,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据已知书目计算,约有六百多种,超过前面任何一代。其体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为代表。全书分录、图、表、志、传五类,每类又有细目,层次清晰。 7、明清时期 进一步走向社会深层,对中国有史以来的全部学术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清理与总结。 四、中国古代史学的成就 1、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为15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2、贯通古今的编年史 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顺序记述史事。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列朝相承的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之父。 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4、典章制度的渊海 《通典》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 《通典》记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唐代天宝年间,肃宗、代宗时的变革。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 《通典》、《通志》、《文献统考》合称为“三通”。 5、纪事本末与史评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代表为《通鉴纪事本末》。 史评是指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 代表为刘知己《史通》。 五、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1、学兼天人会通古今 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廓的历史视野,他们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 2、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详今略古、注重当代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的一贯传统。 对于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训的作用。 3、求实直书、书法不隐 我国古代史学家历来把秉笔直书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视野和崇高美德。他们以直书为荣、曲笔为耻,为了直书,不畏风险,甚至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表现了中国史家的高风亮节。 4、德识为先、才学并茂 史家向来以修身立德为任,史书以表彰忠臣孝子为要务。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人伦正是贯穿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支柱。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