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中华文化一座高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饶宗颐中华文化一座高峰

饶宗颐中华文化一座高峰   他是文化田园里的一位农耕夫,他的学术成就为海内外同知共仰,他的治学精神值得永世传承!   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饶宗颐先生是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峰。他的学术成就为海内外同知共仰,他的治学精神更值得永世传承。   1   饶宗颐先生曾以“辛苦待舂锄”来评价他的学术生涯,谦虚地把自己比作文化田园里的农耕夫。   他虽然出身富裕之家,却丝毫未染纨绔子弟的浮夸气,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庞大财产与大批书籍之间,毅然选择了专志于学。   3岁读杜甫《春夜喜雨》和周敦颐的《爱莲说》;6岁开始练书法、学国画;9岁已能阅读《通鉴纲目》等古籍;10岁便能诵《史记》篇什,历阅佛典经史和古代诗词曲赋;16岁已经出口成诗……   饶宗颐先生就是这样,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重和热爱,青灯黄卷,皓首穷经。   他的治学领域包括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宗教学、历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州学、目录学、艺术学、文学、诗词学、楚辞学14个门类。在时间跨度上,从史前上古到明清;规模格局之宏大,在近百年学术史上都屈指可数。   2   饶宗颐先生说:在治学上我主张用“忍”的工夫,忍是要靠耐力去支持,能够忍受一切困难,才能作持久战。没有“安忍”,便不能“精进”,没有“澄心”,便不能凝神向学。有些人问我如何去做学问,何以对治学能坚韧不拔?我谨以上述数句作为回答。   饶宗颐先生的学问自成体系,不仅求精、求大、求正,而且长于开风气、出奇兵,在许多陌生的领域开荒播种,在许多新鲜的材料中着人先鞭。   他率先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率先研究楚辞新资料《唐勒赋》;率先把印度河谷图形文字介绍到中国;率先编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他首次辑《全明词》;首次研究敦煌白画;首次提出六祖出生地(新州);首次将《盘古图》的年代推到东汉;首次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交流源自唐代;首次提出“楚文化”“吴越文化”作为学科名;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之概念……   他是研究《日书》之第一人;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利用《太清金液神丹经》讲南海地理之第一人;利用中国文献补缅甸史之第一人;讲词与画关系之第一人;讲中国艺术史上墨竹刻石之第一人;讲《太平经》与《说文解字》关系之第一人……   饶宗颐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开拓成果,已成为当今国际汉学界的一个奇观和宝库。   3   饶宗颐先生通晓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文字。其中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在其本国亦少有人精通,而饶宗颐先生是一个学方块字的中国人,却能通乎异国“天书”。   他游学四海,先后到日本、法国、德国、印度等地研究讲学,足迹所至,五洲历其四。   1962年,因饶宗颐先生在甲骨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法国法兰西学院授予他“儒莲奖”。这个奖项在汉学界非常有名,被称为“国际汉学界的诺贝尔奖”。   1963年,饶宗颐先生受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之聘,考察印度南北,归途游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寻幽搜秘,有诗集《佛国集》记其游踪。   1968年,饶宗颐先生被新加坡大学聘为首位中文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历时5年。期间他曾到美国耶鲁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讲学。   饶宗颐先生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在他看来,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在21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他是开风气的宗师,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4   1973年中秋,饶宗颐先生举家离开新加坡返回香港,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饶宗颐先生退休后并未离开教席,继续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东亚大学担任荣誉教职,并培养研究生。即使是在古稀之年,他仍在诸多领域中不断地开拓创新,孜孜不倦。其学术活动更加汪洋恣肆,所涉各个领域更加挥洒自如。   1990年,年过70的饶宗颐先生出版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及《敦煌琵琶谱》3部著作。尤其是最后一部,汇集了他自1987年以后所作的《敦煌琵琶谱与舞谱之关系》等10篇重要论文,是他在敦煌学研究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就。   1991年,饶宗颐先生又出版了中国文学史论集《文辙》,收入了他研究楚辞、战国文学、汉赋、文心雕龙及唐诗、宋词的论文共60篇。   饶宗颐先生还特别关注汉字发展的历史,《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是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书中利用考古发现的陶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