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 保健 资料
对陕南茶叶产业现状及该产业对陕南经济拉动效应的浅析
一 陕南茶叶品种
陕南是西北最大的产茶区,早在唐朝就已经成为我国七大茶区之一,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山南区”,指的就是秦岭以南,巴山之北的陕南地区。陕南的茶为绿茶,茶叶翠绿,所以通称陕西青茶。
1紫阳青茶
紫阳位于巴山北坡,汉水流经其境,气候温和,为陕西茶叶之乡。
2 午子绿茶
午子绿茶产于地处南北气候结合部,秦岭以南的西乡县高中山区5万亩无污染科技示范茶园。那里群山重叠,沟壑交错,气候温和,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雨后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
3平利毛尖、八仙云雾茶
平利为陕西三大产茶县之一,是安康地区仅次于紫阳的第二产茶县,为古老的茶区之一,现在是全国百个茶叶基地县之一。所产三里垭毛尖,以其地名,为历史名茶,也是陕西地方名茶,久负盛名,清代已是贡品。
宁强雀舌
宁强雀舌是由陕西宁强研制出的扁形名茶。其外形微扁挺秀,色泽翠绿,银毫披露,形似雀舌,汤色绿亮,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叶底嫩绿成朵,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微量元素等物质,是品饮、养生的上品。因其外形和产地而得名,被人们称之为“宁强雀舌”。紫阳毛尖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汉江上游、大巴山炉的紫阳县近山峡谷地区,系历史名茶。该茶的特点是条索圆紧,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茶香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肥嫩完整,嫩绿明亮。紫阳毛尖不仅品质优异,而且近年又发现此茶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硒,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为中外茶叶界人士所注目。
功用,从而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培育和创造出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茶文化。而中国茶史的起源和茶文
化的萌芽又都是在巴蜀地区出现的。茶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一带的原产地,随着江河交通流入四川
——古巴蜀地区。并很快发展起来。这里最早开始饮茶、种茶,最早出现茶叶市场,最早以蒙顶名品驰誉
全国,巴蜀可以说是中国茶的摇篮。而陕南的汉中、安康,都包括在古巴蜀的范围之内。现存古代文献
中关于“茶”、“香茗”的最早记录在巴蜀大地
三 陕南茶叶产业现状
茶叶是陕南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颇具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在陕
南3市的28个县、区中,有22个县、区种植茶叶。然而,长期以来,受自
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陕南茶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
低、流通不畅、名牌少、信息化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茶叶产业链上
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还处于相互分立的状态,产业链之间缺乏
有机联系。因此,立足陕南茶业的实际,从产业化经营的视角考察、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推进陕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陕南茶叶可以分为五个茶区:一是紫阳茶区,以紫阳县、岚皋县
为主体;二是汉南丘陵茶区,以南郑县、城固县为主体;三是汉中西
部茶区,以勉县、宁强县、略阳县为主体;四是米仓山南坡茶区,包括
西乡县、南郑县、镇巴县的部分地区;五是巴山东部低山丘陵茶区,
以平利县为主体。建国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
下,陕南各茶区在种植、生产、加工、开发、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取
得了长足发展。
(1)茶叶生产量稳步增长
建国以来,陕南茶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截止
2009年底,陕南茶园面积已达121.6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2.1万吨,
与1949年相比,茶园面积增长了37.05倍,茶叶产量增长了27.53倍。
(2)茶叶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陕南有茶农300多万人,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53个,茶叶机
制加工企业1300多家,茶叶机械9870台套。在陕南西乡、紫阳、平利、
商南等县,茶叶产业总值已占到当地GDP的20%以上。其中西乡县
茶叶生产覆盖了全县23个乡镇和75%的农户,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
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1]。
(3)茶叶品牌整合稳步推进。
在陕南茶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地相继培育出了近50多个品
牌。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陕南各地积极通过品牌整合工程推进品
牌建设。2007年12月,汉中市政府又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为契机,最终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安康紫阳县
将全县所有茶品都整合到“紫阳富硒茶”上,形成“紫阳富硒翠芽”、
“紫阳富硒银针”、“紫阳富硒毛尖”、“紫阳富硒翠峰”和“紫阳富硒
绿茶”等5个系列产品。
(4)名优茶叶品种多
陕南是我国最北缘的茶区之一,日照长、昼夜温差大、茶树越
冬时间长,孕育了陕南茶叶“香高、味浓、耐冲泡,且富含锌硒”的卓
越品质。检测发现陕西茶叶氨其酸、蛋白质、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
成份和硒、锌等微量元素明显高于其它茶区。目前,陕南绿茶列入
《中国名茶志》的有32种,其中专列条目16种。
(5)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始起步
目前,汉中汉瀛绿茶发展有限公司以剪枝茶及茶末为原料深加
工提取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