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精神历史文化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精神历史文化渊源

辽宁精神历史文化渊源   张洁,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承担国家特别委托课题“真相史料研究”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领导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用。专著有《历史回眸:沈阳九君子与国联调查团》等。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此为辽宁得名之始,寄托了人们对于“辽河流域永远安宁”的向往。在新的历史时期,“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则把辽宁的内涵阐释得更为深刻,十六字的表述语是对辽宁厚重历史文化的全面凝练与升华。   “天辽地宁”是对辽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古代文化的凝练与升华   辽宁位居中国东北,属山水形胜之地,长白余脉不减巍巍霸气,辽河曲走滋养沃野千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辽宁成为风水宝地,不仅有凤来仪,更兼虎踞龙盘。这里四季分明,气象万千,物华天宝,福泽久远。   辽河的黑土地哺育着远古的先民。他们穿越一路的风霜与沧桑,采撷着人类文明的朵朵奇葩。回望秦开拓土,仰观汉唐明月,心怀明清战场,坐拥盛京繁华,点点滴滴凝结成颗颗明珠,在辽河两岸熠熠发光。   金牛山遗址猿人化石的完整性世界罕见;查海遗址的精美玉器和石砌堆龙是中华文明的典范;新乐遗址出土的碳化鸟形木雕饰品,比埃及出土的木雕制品早2000多年,被誉为世界之最,仿照其形状制成的“太阳鸟”巨型雕塑也已经成为沈阳市的象征;牛河梁遗址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这些遗址,默默讲述着辽宁灿烂的古人类文明的发端。   步入沈阳浑河南岸,可见秦开雕像傲然而立。战国末期,燕国大将秦开击退东胡,占据辽河以东地区,开启了中国东北确立封建郡县制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东、辽西、左北平郡。此时,河北、山东等地很多居民迁至辽宁,共同开发辽河流域。   自古以来,开发与征伐总是相伴而生。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征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今辽宁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海滨),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的《观沧海》诗篇。公元645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攻克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登城头作《辽城望月》以贺胜利:“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进入封建末世,辽宁的地理位置越发重要。满族入主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空前的疆域。清前文化在沈阳光华四溢,源远流长。2004年7月1日,故宫、昭陵、福陵、新宾永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时期,点缀辽宁的还有“满洲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三江才子”王尔烈、中国指画始祖高其佩等人,他们载着艺术的芬芳,将辽宁的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姿。   “爱国奉献”是对辽宁精忠报国、义勇双全的抗战文化的凝练与升华   辽宁人的爱国奉献精神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体现得尤为鲜明。厚重的白山黑水,养育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数英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清廷被迫开放辽宁牛庄(后改营口)为商埠,使其成为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贸易港口。随即,各国势力渗入辽宁,抗争与探索、担当与奉献成为时代的主题。   稍后,辽宁成为日本五十年侵华史(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重灾区。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辽宁,日本最早在辽宁登陆,黄海海战、虎山之站、辽阳保卫战、金旅之战等战役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辽宁饱受战火涂炭,也涌现出一批抗日英烈,他们倒下的是身躯,挺起的是民族的脊梁。一幅甲午群英图展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抗日英烈,他们用生命捍卫主权,魂不辱国殇。金州名士阎士开,提笔写下“宁做中华的断头尸,不做倭寇的屈膝人”,展现了辽宁名士的铮铮铁骨。   1931年9月18日,早已越过了中国国防线的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辽宁由此站在了十四年抗战的最前线,许多重大节点性事件都发生在辽宁,辽宁几乎是二战的微缩版。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爱国将领王铁汉、黄显声毅然冲破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辽宁义勇军揭竿而起,“老梯子”高鹏振,“老北风”张海天,唐聚五、邓铁梅、郭景珊,李春润、苗可秀、白子峰……他们的名字刻进辽宁的历史,“宁为义勇死,节烈永芬芳”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东北抗联战斗最艰苦,坚持时间最长,抗联将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质使他们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符号和精神旗帜。东北名流作为当时东北抗日救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多地发挥了软实力的作用,“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高崇民、杜重远、巩天民、王化一、王卓然等都在商业、教育、金融等领域有突出的贡献和卓著的影响力。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代表,他们的救国救民行为对当今知识分子和高级白领的社会担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战火尚未熄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与朝鲜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