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锦一位军队科学家净水人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兴锦一位军队科学家净水人生

蒋兴锦一位军队科学家净水人生   蒋兴锦毕生投身于军队饮水卫生研究,1992年获国家特殊津贴,曾在军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与他人合著专著4部。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获军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并荣获“八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他用丰硕的成果生动地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净水人生”。   坎坷求学之路   192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一日),蒋兴锦出生于武冈县高沙镇(今洞口县高沙镇)。祖父蒋湘屏读过书,懂医道,是小镇上的名士,很受人们尊重。7岁那年,蒋兴锦在与家仅一墙之隔的洋学堂――蓼湄小学启蒙读书。1938年小学毕业。因为毕业考试名列第一,被保送进入蓼湄初中学习。   1939年暑假期间,蒋兴锦征得母亲同意,参加了蓼湄初中音乐美术老师刘德剑组织的暑期兵役宣传队,冒着酷暑,忍受饥饿,深入村寨宣传抗日救国。1940年春,蒋兴锦出于好奇,到与家只一墙之隔的学校工友家观看他人赌博,被学校开除。不久,经刘德剑老师帮助,考入武冈县城云山中学插班。蒋兴锦遵照母亲嘱咐,与几个学习成绩好、诚实勤劳的同学朝夕相处,到初中毕业时,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初中毕业后,蒋兴锦在母亲的支持下,考入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附属高中。此时,蒋家家业已萧条,母亲卖掉仅有的一只金戒指,送他入学。1944年6月,正当他紧张地准备高考时,日军占领长沙,湘潭吃紧,蓝田的学校准备疏散,发给应届毕业生每人一张临时毕业证书。蒋兴锦回到家乡,无法筹集到去四川考大学的路费,困居家中。不久,经一个亲戚介绍,去离家30公里的山门小学代课半年。1945年春到高沙观澜农校代课。   1945年5月,同学从四川来信,告知蒋兴锦全国统一高考将在7月初进行。母亲东筹西借了些钱,又把两个妹妹织的8匹土布让蒋兴锦带在路上卖掉作路费。蒋兴锦步行20公里到洞口,等了4天搭上来接国民党新六军军官家属的军车到芷江。费尽周折,搭乘部队的敞篷卡车到贵阳。之后卖掉所带土布,买到第四天去重庆的汽车票。经历20余天奔波,蒋兴锦终于在距统一高考8天前到达重庆。蒋兴锦报考中大、交大和浙大的机械系和电机系,都名落孙山。   正当蒋兴锦彷徨之际,部分学校补招学生,他相继考取重庆大学工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和白沙先修班等学校。经过权衡,蒋兴锦决定暂入湘雅医学院。1946年5月,他结束了当时在重庆杨公桥的湘雅医学院第二学期的学习,和同学30多人乘坐学校向有关单位申请到的一辆卡车回湖南。途经洞口时,他下车回到家乡高沙。家乡正闹饥荒,家中连吃饭都很困难。蒋兴锦不得不放弃外出投考工业大学的计划,去长沙继续学医。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解放军某部驻在湘雅医学院,他们在院内树荫下烧饭做菜,和和气气、规规矩矩,很有纪律。蒋兴锦一向对欺压百姓、吃喝玩乐、四处掠夺的国民党军队无比反感。解放军的行为举止深深感动了他,也埋下了他毕业后积极参加国防卫生建设的种子。   1950年5月,蒋兴锦与湘雅医学院其他40余名学生一道踏上了去北京、东北参观老解放区卫生工作的旅途。参观中国医科大学之后,蒋兴锦一行又参观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协和医学院,于6月中旬回到学校。1951年7月,蒋兴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协和医学院工作,同年参军。   在朝鲜防疫治病   1953年1月中旬,蒋兴锦等人经军委卫生部批准,踏上了去朝鲜前线的征程。2月4日,到达朝鲜新义州。2月12日,朝鲜某地发现紧急疫情,死亡数人。蒋兴锦与其他3名同志携带防疫器材和药品,深入居民家中调查情况和采集化验样品,确认是某居民到外地探亲带回的斑疹伤寒病。这种病由虱子传播,是由敌人的细菌战引起的。于是蒋兴锦与其他同志安排好病人的隔离、治疗和灭虱等措施,成功化解了疫情。   2月26日夜,蒋兴锦去一八八师进行坑道卫生和营养卫生调查,并去连队体验生活。他深入五六三团三营九连,发现连队130人患口角炎和齿龈出血者各30人,还有患舌炎者2人。蒋兴锦给他们介绍在当地寻找野菜来补救和防治的方法。这次调查,蒋兴锦还发现:连队用手工作业挖坑道非常艰苦,尤其是放炮后排烟困难,耽搁进程,有时急着进去,还发生中毒事故;坑道内的饮水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长久深刻地留在他脑海里,成为他后来特别关心的研究课题。   一个星期后,蒋兴锦与军部防疫队的技术员陈子和在山坡上搞坑道排烟实验。想了好多办法,做了多次实验,终于找到一种办法:打坑道时,把坑道顶部用布或者草席隔开,深入到坑道里面,形成上下两层,这样,放炮后里面的烟只要7分钟即可排掉,如果不分层,要三四十分钟才能排掉。   一次,某战士患急性肺炎因大量注射青霉素,致使病菌被杀死后,毒素存留体内,引起心脏衰竭而死亡。那时正值冬春之交,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