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与研究概况.docVIP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与研究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与研究概况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与研究概况   [摘要]菊科蓝刺头属Echinops植物是世界传统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及一些少数民族医药中心的应用及现代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及评价,并对其在我国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民族传统医药中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概况。为进一步综合准确的利用和研究这一丰富植物资源,从而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对临床应用、新药研制及扩大药源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关键词]蓝刺头属;传统医药;民族医药   菊科蓝刺头属Echinops植物在全世界约有120种,分布在欧洲东部和南部,北非及亚洲。在我国蓝刺头属植物有17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东部、宁夏、河北、山西及陕西等[1]。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2]、砂蓝刺头E.gmelini Turcz[3]、华东蓝刺头E.grijisii Hance[4]、新疆蓝刺头E.ritro L[5]的部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国外研究者主要对其本土具有代表性的蓝刺头属的一些植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工作。   传统医药学是传统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及阿拉伯医药学等传统医药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中国的传统医药学包括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和民间医药学3部分构成[6],民族医药与该民族所居住区域的气候、地理、动植物系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蓝刺头属药用植物在我国在中医药或者少数民族医药中均有所应用,在我国,蓝刺头属禹州漏芦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至1995年一直与祁州漏芦混用,直至《中国药典》1995年版首次将禹州漏芦和漏芦分列为2个中药品种收载。近年来随着对蓝刺头属植物研究的深入开展已证明上述二者化学成分及疗效各不相同,故《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禹州漏芦的名称统一为Echinopsis Radix,其来源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蓝刺头E. latifolius或华东蓝刺头E. grijisii的干燥根。因各民族居住地域、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不同的原因,常形成不同民族医药所用的同一属植物药用药习俗和治疗方法的不同,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展示了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及一些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深度开发该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以便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我国传统医药的发展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医疗价值。   1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   1.1 蓝刺头属植物在中医药中应用 漏芦始见于《神农本草》,并列为上品。其收载于各中医药古籍及现代药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很多中医药古籍和地方相关的药志都记载了有关“漏芦”的各种性味、药效、制剂及应用特点及疗法[7-9]等,其功效与应用基本相同。按上述古籍记载和各家论述可以推断出漏芦是古今往来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通,下乳,通肌脉等多种作用。以前的古籍和药志上漏芦指的是一般为菊科植物漏芦属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和蓝刺头属禹州漏芦E. latifolius的根。功用主治方面2种药材几乎都混用,同时也存在另一些混淆品一起混用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蓝刺头属植物曾做为“漏芦”药材来源植物的运用沿革或称混淆情况做一说明。   “漏芦”混淆品介绍如下。历代本草中所述的漏芦品种不尽相同,民间存在误用、混用的现象。现将漏芦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概述于表2。由表2可知,在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及国内研究者报道了漏芦混淆品,漏芦的混淆品涉及到8个科约30种植物[10-11],各地习用混用现象较多,这些混淆品包括同科属植物及不同科属的植物,还有一些形态特征与蓝刺头属植物相似的,大多数是以根入药为主,这一点可以明确反映出漏芦主要是根类药材。综上所述,实际应用中仍有混用现象,混用现象比较严重及频繁,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导致治疗用药的差错[12]。对2种漏芦进行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上的应用对比研究及文献观察,可知漏芦名下的祁州漏芦和禹州漏芦为同科不同属的2种植物,已证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疗效亦不尽相同,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将祁州漏芦称漏芦,禹州漏芦另列作为独立品种[13],以漏芦的正品名义加入了药典。   研究报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毛莨科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d的根茎饮片与祁州漏芦混用,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采用层析和紫外光谱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研究,发现薄层色谱的斑点数目、斑点荧光颜色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14]。所以临床上要鉴别及分开应用,不可混用[15]。随着医疗事业,中药资源普查及相关科研课题的日益发展,对中药资源鉴定、疗效与活性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