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休之后赫鲁晓夫.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退休之后赫鲁晓夫

被“退休”之后赫鲁晓夫   据儿子谢尔盖回忆,赫鲁晓夫总会心情沉重地重复说: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只有人民需要我,生命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没有人需要我了,生命也就毫无意义了”。看到这些话我们难免会有些感动,但也不能不冷血地指出,有时候,“权力”和“人民”几乎是画等号的,多少欲望假借人民之名大行于世。   50年前的1964年10月14日,在一场不流血只动嘴的宫廷政变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同志退休了。   对于苏共来说,处理前最高领导人的退休事宜是件非常新奇的事。事实上,在整个苏联74年的历史当中,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有过“退休”的经历。戈尔巴乔夫倒勉强算是“退休”了,可苏联也没了,丧失了如赫鲁晓夫作为“前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奇妙待遇,连被监视居住的特权都享受不到。   不仅苏共缺乏经验,赫鲁晓夫更是难以习惯赋闲之后的特殊生活。赫鲁晓夫已经习惯了苏共领导人的显赫身份。在1964年10月突然被剥夺一切职务之后,赫鲁晓夫进入了一种实际上处于软禁状态的退休生活,当然,物质上倒算是还不错,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亲自为前任落实了待遇标准:一辆轿车,一套郊外小别墅,还有一笔不错的“特殊养老金”。   据美国人陶伯曼在《赫鲁晓夫全传》中所说,赫鲁晓夫退休后的第一天早晨就非常消沉,吃了安眠药还是一夜未眠之后,早饭几乎都没有动一下。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的新任安全负责人(同样是监视者):“你得到了一份十分单调乏味的工作,现在我已经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人。我不知道如何打发时光,你会和我一起在沉闷中耗费生命的。”   可是,赫鲁晓夫退休第一天的生活不仅不沉闷,家中甚至又发生了一次“政变”,不过,地点是在车库。那天早晨,那辆只有苏联几位高级领导人才能享受的“伊尔”牌豪华轿车开走了,先是换成了一辆算得上中高档的“海鸥”轿车,可就在当天晚上,“海鸥”也开走了,又被换成了一辆再普通不过的黑色“伏尔加”,据说还是二手的。   在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的笔下,这次神秘换车事件是父亲作为一名反特权英雄而遭到的报复。据他在《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及晚年生活》中的回忆,“一位长官回忆起父亲曾不止一次地试图取消或者至少削减专用小车。父亲这一倡议曾引起各级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如今轮到他们出气了”,“甚至有人给我们转达了某位匿名长官的话:‘他不是想让我们坐伏尔加吗?现在就让他自己来试试吧。’”必须说,这样一个“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剧情,太狗血了。   退休之初的赫鲁晓夫很像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他最常做的事情是散步,在别墅内的空地上来回踱步,散步时总是一言不发。   千万不要高估一位政治老人下台后的所谓坚强与忍耐,无论他在台上时曾有多么铁血与冷酷。当赫鲁晓夫的一个孙子在学校里被校长问起他爷爷在退休期间干些什么时,回答是“我爷爷在家里哭”。多年后在被问及同样问题时,赫鲁晓夫的家庭厨师的回答也差不多:“他坐在家里哭,一直哭。”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剥夺了一切权力的终日以泪洗面者,仍然被苏共新一代领导层看作是“卧榻之侧”的巨大威胁。   赫鲁晓夫退休后不到10天(10月23日),苏共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航天英雄欢迎仪式。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的家中看了几分钟电视直播之后,或许是悲伤地回忆起自己在红场主席台的辉煌岁月,就嘟囔着出门了,让司机带他到郊外别墅散散心。一个小小背景是,去郊外别墅的路一开始是和红场同一方向的。   于是,赫鲁晓夫出门的消息迅速逐级上报。然后,几分钟后,全苏联的电视屏幕上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在被耳语之后,突然脸色大变,然后整个主席台上的苏共领导层都不安起来,没有人再去关心什么航天英雄,仿佛赫鲁晓夫一来就可以单枪匹马重新上台似的。当勃列日涅夫他们正在下达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老上级前来红场“砸场子”的命令之时,最新消息传来,赫鲁晓夫的二手车拐弯了,其实目的地不是红场。然后,所有人都释然了。这件乌龙事件的直接后果是,赫鲁晓夫被勒令搬出莫斯科市中心。   在熬过了下台初期的极度不适之后,赫鲁晓夫总算渐渐走出了抑郁症式的状态:一度热衷于摄影,常常带着相机去远足拍摄自然;越来越积极地料理他的花园,带领全家人在家中种植蔬菜,小孙子成为他的头号助手。   同时,赫鲁晓夫下意识地抓住一切机会重温他的领袖生涯。他经常走到附近农场的地里,对农民们可怜的收成表示出一个领导人式的忧心忡忡,渴望着提出他高瞻远瞩的农业建议。他甚至用望远镜监视地里干活的农民,每当有负责人出现时,他就急忙赶过去提出他的意见。但赫鲁晓夫很快发现,这些小领导们完全不把前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当一回事,这让他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在逐步抛弃抑郁症的同时,赫鲁晓夫却又走向了另外一个同样高危的身份:不同政见者。据儿子谢尔盖的回忆,赫鲁晓夫对勃列日涅夫的政绩表示出了相当大的不满:他对苏军1968年镇压捷克“布拉格之春”表示不满,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