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窥英汉称呼文化对高校英语教学启示
管窥英汉称呼文化对高校英语教学启示 摘要:称呼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言中称呼不同,从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严重得多。基于英汉称呼对比、英汉称呼文化差异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指出,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英汉称呼文化在传递中西文化中的重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英汉称呼 文化 英语教学 在日常交际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使用者,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称呼语。在家中,要称呼家人,亲朋好友聚会,要称呼朋友和熟人,遇见陌生人问路也离不开称呼,新生儿出生,先要起姓名,即使暂时没有起到中意合适的名字,也会先选用一个称呼如“宝宝”“乖乖”等。可以说人的终生离不开称呼。称呼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英汉表达能力很强,如果不熟悉英汉文化及交际规则,也影响到交际效果。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BrownFord(1961)指出,人们之间即使是在使用本族语的时候,无论他们是头次相遇还是已经熟悉,有时会遇到不知该怎样恰当地称呼对方,更何况学习和使用二语的时候。王鲁男(2004)指出,“称呼作为日常用语,在语言系统中应该算是最富有文化色彩的了,正确的称呼对方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一、英汉称呼对比 称呼语是随文化的不同而变通的。祝畹瑾(1994)对汉文化称呼语划分为六种类型:亲属称呼语、特殊亲属称呼语(亲属称呼语用于非亲属关系)、姓名(包括全名、学名、小名、老/小/大+姓、别名等)、通用称呼语(如同志、师傅、老师等)、职衔(职位和头衔)和零称呼语(如喂、劳驾和买菜的等“的”字结构)(何自然、陈新仁2004:185,186)。称呼依赖社会文化,也离不开个人文化的影响。汉语称呼中比较注重辈分和年龄差异。而在英语称呼系统中,辈分和年龄是对高出一代或一代以上的人才有作用(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对其他社会关系中年长者则是直呼其名,甚至对自己的家中的父母也会直呼其名(赵军峰,1999)。 1.亲属称呼 陈松岑(1989)指出,在中国,亲属称呼十分复杂,也十分严格。长幼有别,嫡庶有别,亲属有别,内外有别,系统分明,层次清楚。而在英语,称呼分别有时不甚严格,如现代英语中,“侄”和“甥”不分,都是nephew和niece;“姨母”“婶母”“伯母”“姑母”“舅母”用一个词aunt,“叔父”“姨夫”“舅父”“伯父”“姑父”用一个词uncle。汉语中,称呼对年龄大小加以区分,如年长为哥、姐,年幼为弟、妹,而在英语中都是borhter和sister。汉语中有男女之分,如伯伯、叔叔的子女汉语称为堂兄弟姐妹,舅舅、姑母、姨母的子女汉语中称为表兄弟姐妹,而这些在英语中一律称作cousin。汉语中称呼以男性为中心,当遇到男子为中心和长幼有序相冲突的情况,倾向于以男子为中心,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称呼伯伯、叔叔的配偶时,不是以其配偶(女性)本身年龄与父亲年龄比较来决定称呼,而是根据她们丈夫年龄与父亲(而不是母亲)年龄相比较来决定称呼为“伯母、大妈、大娘”“婶母、婶婶、婶娘”。在日常生活的称呼也时常倾向于用亲属称呼 例如,2010年4月27日安徽卫视节目“郁均剑笑看风云40年”中,郁钧剑在谈到对他称呼的变化,由原来“都叫‘郁大哥’,最多也是叫‘郁老师’签个字,突然有一个叫‘叔叔’,后面又有一个叫‘郁叔叔,我爸妈最喜欢你唱歌’,对我触动很大,突然我觉得一个时代过去了。” 此例反映中国的称呼文化。称呼“大哥”“叔叔”是符合了礼貌的文化称呼,辈分不断升级,称呼“叔叔”是采用的拟亲属称呼,表明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近,作为家人中的长辈,表明遵守了中国文化中“长幼有序”,尊重“长辈”。“叔叔”翻译成英语则是“uncle”,称呼某人为“Uncle Li”在汉语中并不一定是“叔叔”的意思,也可能是“伯伯、舅舅、大爷、姨夫等”的意思。 汉语以男性为中心和以辈分为根据的称呼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少见到的。“在实际生活中,一般英国人或美国人除了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对其他亲属成员使用亲属称呼的并不多,往往称呼它们的父名或名字。”语言中的礼貌称呼一般取决于双方的社会距离、语用距离和交际目的。在英语中,(Levinson,1983)呼语的象征性用法使其在语言使用中与礼貌现象紧密相连。在任何一种特定会话情境下,发话人在呼语的使用上往往有多种可能。然而,选择某种特定的呼语形式就意味着同时选择了某种特定的礼貌态度。肖旭月(2003)根据呼语礼貌意义的不同,把英语的各种呼语形式区分为郑重式(deferential forms,DF)、礼貌式(polite forms,PF)、亲昵式(intimate forms,IF)、命令式(commanding forms,CF)和贬蔑式(abusive forms,AF)。并指出呼语的礼貌层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