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儿时的腊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随笔 儿时的腊月

教师随笔 儿时的腊月   儿时的腊月是最有盼头和希望的,村头的小河早已结上厚厚的冰。一放学,小伙伴们就冲向河边,在冰上滑行,玩儿属于我们的游戏,开心的大喊大叫,做各种自己认为潇洒的惊险动作,互相在冰上推行,一个蹲着,一个在他背后用力去推,让他“嗖”地滑出去,而推的人呢,有时候也因为力的反作用,向前倾倒,摔在冰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狗啃泥”,小伙伴们看到了,就会开始大笑,前仰后合,结果又会有更多的人失去平衡,摔倒,有更多的笑声……。   那时候,穿的都是布棉鞋,棉鞋底儿不知不觉就会湿透,不知是运动时出的脚汗,还是冰慢慢地随着脚的温度融化,浸湿了鞋底,要不是哪位家长站在村头的大桥上喊,估计都不会老老实实地回家,鞋子呢,反正是湿了。冬天里小村庄,会有不少人家用柴烤火,大人们也是扎堆儿,边说闲话边烤火,手里还剥着花生。这样的火,一般从早上烧到晚上,就会烧出一大堆红红的碳灰来,孩子们一到家就把脚凑到火堆边,烤鞋子啊。那时候,我最喜欢看自己的脚上的鞋子开始在火堆边上冒水汽儿,特别有意思,仿佛那白雾般的水汽是一幅美美的画作,总能让我欣赏的陷入沉思呢。我奶奶一般都给我铲一些火碳儿到边上,因为明火容易把鞋子烤糊。当鞋底外面烤干时,就把鞋子脱下来,烤里面的鞋垫儿,还有内鞋底……,不知不觉就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两只鞋子烤的热乎乎的,没有一点潮气,穿起来,真舒服!   其实,更舒服的事儿孩子后面呢!在火炭儿里烧红薯啊!冬天的红薯都在窖里,大约有个五六米深的地窖吧,在四周打上几个更深的洞洞,可以够储藏几千斤红薯。我是最熟悉红薯窖的构造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四五岁就开始被卸到红薯窖里拿红薯,这也是我最喜欢干的活儿,特别有成就感哦。具体的步骤是,首先,老爸或者老妈用一根粗粗的绳子绑着我的腰,让我带着手电筒下去,接着就是用绳子的另一头把水桶卸下去,等我把红薯放满水桶时就大喊,满了!老爸就把桶拉上去,如此这般,约莫够吃几天的量了,就招呼我站好,把我拉上去,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红薯窖盖好,以免小孩子或者家畜掉进去。捡上来的红薯中,我最喜欢细长的,因为容易烧熟,皮焦里嫩的,不管多热,都敢从火堆里拿,真是馋的很啊!拿到手里,有时候烫的不敢拿,也不舍得放在地上,拉起布衫的前襟儿就放进去,哈哈,哪里顾得上衣服的干净与否。终于等到了可以拨开的温度,轻轻撕开一点皮儿,那略带金黄色的瓤就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扑鼻的香气,不等皮儿揭完,就使劲儿咬一口,好吃呀!真的,那时候的红薯,无论白瓤、红瓤都好吃。   经常给我爷爷说,蒸红薯比煮的好吃,烧烤的又比蒸的好吃,总之,烧烤的最好吃。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时候,烧的过了,外面一层碳化了,不舍得扔掉,就用手抠掉外面的那层碳化部分,继续吃里面的瓤。结果是,吃完红薯,整个人脸也花了,手也黑了,衣服上也是脏手印儿……,少不了被老妈唠叨,甚至是挨吵。可是,好了疮疤忘了疼,这是她老人家总结我们馋猫的,没过几天,又是吃成那样了,哈哈。   大人在火堆边剥花生,自然少不了烧花生吃啊!这个更需要经验,明火不行,还得用火炭儿,而且不能是烧的特别旺的,花生壳易燃,搞不好就烧成碳,不能吃了。基本就是几分钟就好,然后用烧火棍儿扒拉着在碳里找花生,仿佛在寻宝,几个孩子头碰头,抢着吃,那场面,至今回味起来,仍然是趣味满心啊,当然,吃的更开心呀!   再有就是在月光下捉迷藏,尽管是冬天,我们还会跑到村头麦场里玩儿,几十个麦秸垛是我们最好的藏身之地,还有旁边的杨树林,有的树特别粗,站在背光的地方,晚上真的不好看到呢!尽管外面天寒地冻,我们却玩儿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不是家人叫几遍,根本不知道时间,不晓得回家!   ……   想想小时候,吃没好吃的,基本都是自己家里产的那些东东,玩也就是扔个沙包,拾个石子儿的,捉个迷藏什么的,却一点儿也不缺少快乐。   真的是那句话,越简单越快乐吧。      儿时的腊月是最有盼头和希望的,村头的小河早已结上厚厚的冰。一放学,小伙伴们就冲向河边,在冰上滑行,玩儿属于我们的游戏,开心的大喊大叫,做各种自己认为潇洒的惊险动作,互相在冰上推行,一个蹲着,一个在他背后用力去推,让他“嗖”地滑出去,而推的人呢,有时候也因为力的反作用,向前倾倒,摔在冰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狗啃泥”,小伙伴们看到了,就会开始大笑,前仰后合,结果又会有更多的人失去平衡,摔倒,有更多的笑声……。   那时候,穿的都是布棉鞋,棉鞋底儿不知不觉就会湿透,不知是运动时出的脚汗,还是冰慢慢地随着脚的温度融化,浸湿了鞋底,要不是哪位家长站在村头的大桥上喊,估计都不会老老实实地回家,鞋子呢,反正是湿了。冬天里小村庄,会有不少人家用柴烤火,大人们也是扎堆儿,边说闲话边烤火,手里还剥着花生。这样的火,一般从早上烧到晚上,就会烧出一大堆红红的碳灰来,孩子们一到家就把脚凑到火堆边,烤鞋子啊。那时候,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