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自己歌唱画家
为自己歌唱画家 摘要:作为伟大画家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且对绘画历史也应当具有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画家的艺术作品也需要体现一定的时代性,描绘符合时代的作品必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时代性而使自己的作品缺乏开拓性和独特性,是不会画出好的作品的。本文主要以米勒的创作为例来谈谈画家是如何保持自己艺术作品的独特性的,从中也可以看到米勒的艺术作品的时代性是自然而为之的。 关键词:画家;绘画作品;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68-02 作为伟大画家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且对绘画历史也应当具有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画家的艺术作品也需要体现一定的时代性,描绘符合时代的作品必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时代性而使自己的作品缺乏开拓性和独特性,是不会画出好的作品的。其实,时代性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任何画家的作品都不可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因此,画家真正需要的是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来。 本文主要以米勒的创作为例来谈谈画家是如何保持自己艺术作品的独特性的,从中也可以看到米勒的艺术作品的时代性是自然而为之的。 米勒是巴比松画派的一位大画家,人们都称他为农民画家,原因是:米勒出生在诺曼底地区瑟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他父亲是一个农民,米勒一生大量的作品都在歌颂农民;米勒的艺术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农村的风貌,反映了农民这个劳苦大众的命运和悲伤;他出生农民家庭,他是用农民的眼睛来看农民的世界。 但是,米勒早期的创作描绘的不是农民,多是一些女裸体或宗教题材的作品,他画这类作品一是为了胡口,二是为了迎合那个时代的审美需求。直到1848年革命以后,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他的画风才有了明显的转变。米勒和卢梭、科罗等人同属于巴比松画派,这批年轻的画家对学院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表示不满,他们主张面向真实的大自然,于是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写生。尽管古典主义保守派讥讽他们的风景画是不高雅的干燥风景,他们还是没有让自己的作品因追求时代性而失去自己的开拓性和独特性,而是坚持走自己独特的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们不断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劳动,到50年代巴比松画派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最终,形成了法国自己的民族风景画派。米勒便是这个特殊风景画派的杰出代表和创始人之一。如果说卢梭的画是清新的散文,科罗的画是优美的抒情诗,米勒的画则是朴实的记叙文。他的独特性在于立足于法国本土,描绘自己熟悉和热爱的东西,找到适合自己的题材。 米勒在巴比松的27年,是一生中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他一边劳动,一边作画,每一幅画都是从辛勤耕耘着、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得来的,所以他画的农民形象十分真实,感情也十分真挚。米勒比较优秀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848年到1959年和1959年到1871年这两个阶段。1848年的革命,给法国一些知识分子以不小的影响。这批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日益不满,对劳动人民日益表现出同情。正是在这个时候,米勒画出了《晚钟》(1859)等作品。这一时期米勒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他为农民,为劳动唱出了优美的赞歌。他画中的农民从表面上看是粗野的,并不典雅,但是他们却是美的,这就是米勒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 米勒定居巴比松村的第一幅作品是《播种者》,画了一位顶天立地、身着红蓝短衫的青年农民,迈着雄健的步伐,在夕阳下撒播种子,他那深褐色的帽子与明朗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倾斜的地平线和迈步的巨人形成有力的交叉。在米勒表现的农民题材中,始终将农民形象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大地的主人突出在画面上。艺术批评家戈蒂埃看了这幅画以后指出:“播种者好像是用泥土本身塑造出来的一样。”从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和土地休戚与共的关系。 画家梵高也极为佩服这幅作品,他说:“他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他和普通的田野播种者不同。”他在1857年创作的《拾穗》更是一件成熟的作品,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3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的细节,十分单纯,让人一目了然:3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近景的3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这3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3个同命运的女神。”还有人惊呼道:“在这3个突出在天空前的拾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