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女儿庞节荣
人民女儿庞节荣 “要说这一生最大的收获,两个字:好人!就是村里人见了,都会说一句‘这是一个好人’。” 关于劳模,人们的印象更多来自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朴实和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华老去,他们也渐渐被遗忘。但当我们重拾记忆时会发现,有种精神依然弥足珍贵。 寻访劳模精神。带着这个愿望,我们拜访了洛阳市宜阳县丰李镇黄龙庙村65岁的老人庞节荣,她先后于1964年、1965年两次获得河南省劳模称号。 恬淡的晚年生活 见到庞节荣,是在春风和煦、桃红初绽的阳春三月。 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依然满头黑发,精神饱满,过着儿孙绕膝、平静恬淡的生活。 老人身体健朗,据她的儿子李龙权讲:“就在前几天,送面的来了。她不告诉我们。一袋面,五六十斤,自己背上5楼来了。” 午饭后,老人在看《本草纲目》。见到记者,她合上书,说道:“没事时,我爱看看这书。现在,妇女得乳腺病的多,我看看有没有好的疗法。前几天,我还到山上去,想找找书上说的中草药。” “你还在想着做好事。”记者说。 “这是个性难改,总觉得人有病了、有困难了,可怜。”庞节荣把“想着做好事”归结为自己的个性。 提起曾两度获得劳模称号一事,庞节荣摆摆手:“我这一生很平淡,没什么值得说的。我出嫁后,到黄龙庙村,村里都没人知道这事儿。” “《当家的女人》、《一亩三分地》,你看过没有?那里边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但说句实话,比照我这一生来说,这两部电视,还没表现尽。”庞节荣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像晚年那样闲适。 不同寻常的年份 1964年与1965年,对于庞节荣来说,是两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两年中,她先后两次被评为河南省劳模。 “1964年,我还在娘家员庄。那时候,员庄是洛阳市有名的‘红旗大队’,下有20个生产队。我们响应上级号召大战洛河滩,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到洛河滩,把洛河支流引向北岸。妇女和弱劳动力抓生产、管理农田。我那时19岁,任妇女大队长兼团支部书记。”庞节荣回忆道。 她以身示范,天刚明,人影尚朦胧时,她就带领妇女投入生产劳动,开展农田实验、棉花科研,组织妇女学习、开会,送饭到洛河滩。繁星点点时,才收工回家。 “我赶绞车(当时的运输工具),绞车大呀,不好赶,好多男人都赶不了。有一天,一位水利所干部经过,看见我赶绞车,就很吃惊,停下来,问‘这是谁呀?十八九岁的小姑娘,能赶绞车。我没见过!’”对于当年的情形,庞节荣记忆犹新。 她犁地、挑麦。修路时,她挑沙、挑石,不让须眉:“犁一天地下来,手腕都是肿的,怕家里人心疼,瞒着,第二天继续干。”;“水洼地,麦子,我一天挑三亩地。你也看见了,我个子不高。一捆麦子挑起来,和我人差不多高了。我二哥有一次到地里,看见我挑麦子,心疼地掉泪说‘我真是没照顾好你呀!’” 当年夏季,庞节荣随员庄生产大队队员一起到丰李公社交公粮返回路上,为了保住生产队唯一一辆架子车,她做出了一件令人动容、意想不到的事。 架子车,在1960年代是非常珍贵的,120元/辆,而当时一位校长月薪仅20多元。当天,庞节荣交了公粮,返回员庄路上,突然大雨滂沱,架子车陷在泥里,寸步难行。 天色渐晚,队员相继离去,雨还没有停的迹象。 走还是留?庞节荣心里反复地打着鼓:“留下吧,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走,架子车这么珍贵,整个生产队又只有一辆,丢了,岂不影响生产?” 她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决定:驮也要把车驮回去。她把车体立起来,扛在背上,在雨中一步步往家里挪。累了就停下,喘口气。 “我把车背着,到家门口时,我哥见了,又心疼又气恼我不知疼惜自己。” 她的付出,生产队队员看在眼里,这一年,她被公选为了河南省劳模。这个时候的庞节荣不会想到,她还会在第二年再度被选为劳模。 1960年代,是我国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期,疟疾发病人数达到1000多万,全国平均发病率高达1554/10万。防治疟疾,刻不容缓。而担当此重任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防疫站。 1965年,曾接受过卫生员培训的庞节荣被派往员庄防疫站工作,负责疟疾防疫,也是员庄唯一一名疟疾防治工作人员。一名被确诊的疟疾病人,需要服药81天,而当时的药不是一次性发给,是需要防疫人员每天送的。庞节荣所在生产大队2000多人,她白天给队员检查身体,给病人送药,晚上到生产队的各个水井投放疟疾预防药。 她的付出,再次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这一年,她又一次获得了河南省劳模称号。 “那时候人就是一心为公,一心想把活干好,没有什么杂念” “我一生未关心过自己的事,未关心过孩子的事,想起来也会觉得自己傻嘛!但那时候的人就是一心为公,一心想把活干好,没有什么杂念。”说完这番话,庞节荣笑了笑。 1965年,年满二十的庞节荣获得河南医学院保送资格。时任村支部书记、团县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蝶云星空产品竞争性分析.pptx VIP
- 公司中长期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 (医学课件)干燥综合征PPT幻灯片.ppt VIP
- 水质理化检验-有机污染指标的测定.ppt
- 金蝶云星空 V9.0产品培训_PLM_安装部署.pptx VIP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培养积极心态》.ppt VIP
- 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护理新进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宋故尚书左仆射叶颙考》《宋故尚书左仆射叶颙年表》(修订稿)-20121015.doc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重难点题型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24J306(替代 07J306)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