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凝重苍凉背影
一个凝重苍凉背影 1898年――1948年:他的国 多年前学到《荷塘月色》,老师对朱自清先生的文字颇有说辞,认为他的语言过于雕琢,美则美矣,却缺少才子气的洒脱。受此影响,我对他的文字有几分抵触,后来虽多次触及他的名篇,却总难置身于文字之中去感受他所营造的种种美好境界。直到大学毕业后,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我再无法避开他的作品,渐渐地在独立的阅读中我有了独立的认知,愈读他的文字,愈是读出他的分量――一方面我读出了他文字中的轻灵曼妙,一方面又真真地读出了他文字后面藏着的无尽苍凉! 音乐、文学、绘画、雕塑……属于人类精神领域的艺术,一向似乎更青睐于对这个世界有敏锐感知的人。当然,仅有感知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通过他们独有的方式将这种种独特而又典型的感知诉诸大众,在受众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人往往被称为“天才”,如贝多芬、拜伦、梵高、罗丹、李白、唐伯虎……他们大多风流倜傥,举止不凡:作品超凡脱俗,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一笔的作家,除了天才外还有一类,他们不仅容貌平常,举止拘谨,就是生活的全部,也大多是平凡琐碎的。他们养家糊口,却往往为苟求一夕安寝而不得,正因为如此,他们深知生活的真相,始终执着于对文字所营造的纯净世界的追求。他们不是以天才的美名出现,而是以对艺术的勤勉、言行的谦逊、气蕴内敛的低调唱就人生。这样的人,不是仰视天空,而是扎根大地,他们走得沉稳、安静,却也走得更耐人寻味,更给人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他们用自己经典的作品、内秀的性格,建立起属于他们的独特的国。他们从人的灵魂深处着笔,描摹人生,朱自清就是这样的作家。 自从《背影》以简朴、真挚而又深情的语言名世后,朱自清的文字便一篇篇如珠似玑,颗颗滚落在中国现代文学这块璀璨的玉盘上,发出叮咚的脆响。而微胖且矮的朱自清,因其少言寡语的禀性,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圆和周正的处世原则,艰难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英年早逝的伤情,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稳健朴实而又凝重苍凉的背影。 朱自清出生于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在春风轻拂的扬州城长大,骨子里先就有了一股水的灵气。颇深的家教渊源、较高的门第,使他童年得以在书香里度过。1916年,朱自清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因父亲卸职,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他便由“自华”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乃字“佩弦”以自警。1920年至1925年五年间,迫于生活的压力,他辗转各地以教学谋生,经杭州、吴淞、台州、温州、宁波,最后寻了一处落脚,这一处,便是对他影响极大的白马湖。1925年秋,朱自清赴清华大学当教授,从此在大学任教直至去世。 他的婚姻经历也同样简单。先是奉父母之命,18岁时与扬州姑娘武钟谦完婚,夫妻恩爱,后来他们共有5个儿女。1928年。刚过而立且事业有成的朱自清痛失爱妻,之后过了4年,他与陈竹隐女士结为连理,又有3个儿女。孩子、妻子、父母,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朱自清一个人的肩上,生活的压力使他自顾不暇,即使有再远大的理想,他也会被这样的生活绊住脚步!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无论对待事业还是家庭,他都无法割舍。 朱自清的学生陈天伦在《敬悼朱自清师》中这样写道:“朱先生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的四方脸。经常提一个黑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管教严,分数紧,课外还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 自然,他既不允许别人敷衍,更不会允许自己敷衍,这有他极精致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为证:《荷塘月色》《背影》《匆匆》《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样的文字里,可见出一点轻佻?没有!有的,只是轻灵!是深思熟虑之后,以凝重的思考为读者奉上的精美盛筵。 朱自清用他的经历和文字,建起了他的国。 1924年――1925年:自马湖 要说朱自清,当然绕不开他在白马湖春晖中学当中学国文教师的这段岁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在白马湖的这段时光,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朱自清”。 夏丐尊、李叔同、丰子恺、朱光潜、黄源……自1922年春晖中学初建开始,这些后来在中国现代文艺领域堪称大师的人物先后聚到了浙江上虞白马湖,他们或为老师,或为学生,互相切磋。在这浓郁文化气息的熏陶下,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国土一隅努力实践着自己为学救国的理想,享受着专属于文化人的快乐。1924年,在多处任教后,朱自清应夏丐尊之邀来到了春晖中学,从此,白马湖为他人生开启了一扇风光旖旎的窗。 担负着养家重担,一向性情拘谨的朱自清,来到这里,宛如来到了一个文化人的世外桃源:闲谈有知音,唱和有对手,静思有清风,信步有美景。对于文化人而言,这就是理想的生活,更何况是早期的朱自清,这个只愿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作家呢? 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校园虽是半西式的,却像园林一般宁静秀美。校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