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商落泪背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台商落泪背后

一个台商落泪背后   来自中国台湾的裕隆早就找到了全世界最具潜力的市场,?是屡屡不能得手。现在,再一次牵手东风汽车,它能够成功吗?      一个是台湾岛内最大的汽车公司,一个是中国大陆第三大汽车企业,历经了十年的艰辛,裕隆与东风终于修成正果,再续前缘。   2010年12月14日,中国大陆东风汽车集团公司(下称东风)与台湾裕隆集团(下称裕隆)合资组建的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裕隆)成立大会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一天也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生效后的第94天,裕隆借助“东风”,正式进入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让我们把镜头回放到两个半月以前,地点是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44岁的台湾裕隆集团CEO严凯泰站在聚光灯下,在对一长串国家部委领导、行业领导和合作伙伴领导表示感谢之后,在说出“东风裕隆作为两岸合作的惟一民族汽车品牌,是两岸汽车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裕隆的最终梦想,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他潸然目下。   一个男人,一个企业家,在现场300多位嘉宾和记者的注视下落泪,严凯泰流露的是两家企业合作的艰辛。      前世今生      创建于1953年的裕隆汽车,是台湾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商,其资历比东风集团还老。   如今,裕隆与东风共同打造纳智捷,要开拓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作为裕隆的掌门人,严凯泰回顾裕隆与东风的三次合作,感慨万千。   早在2000年,裕隆与东风就有了第一次合作。两家企业成立了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和裕隆各占60%和40%的股份。公司主要生产基于日产阳光和蓝鸟的轿车,当年获得盈利,东风风神品牌也因此成名。作为日产在中国最早的合作方,裕隆对日产和东风的合作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日后双方正式合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因风神太风光,2003年日产跳过裕隆直接与东风进行全面合作,将日产汽车引进中国大陆市场的台湾裕隆不得不黯然退出。   第二次合作则是在2008年,裕隆与浙江中誉按照50:50股比在杭州组建合资公司――纳智捷(杭州)汽车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46亿元,设计产能24万辆,生产台湾裕隆旗下纳智捷自主品牌汽车。当时双方就约定,在2009年10月前推出首款2.0L涡轮增压SUV,与此同时,MPV和轿车都已列入规划中。   但项目到国家发改委那里卡了壳――对此媒体较一致的说法是,国家为控制汽车产能,要严审汽车项目。纳智捷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案头上搁置了一年多,仍然杳无音信。   等待变得遥遥无期,最终,实力弱小的浙江中誉决意退出,合资只得作罢。   不料,此时机会却来了。对于浙江中誉合资项目告吹,急于上马汽车项目的杭州市政府非常焦急,主动找到东风汽车。随后东风出手,以东风杭汽的名义,先后两次出资收购浙江中誉在纳智捷(杭州)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   经过系列运作,2010年9月29日,裕隆与东风正式签约建立合资公司,这两个有10年交情的老朋友再次走到了一起,一直在场外徘徊的裕隆也再次“借得东风”回归大陆市场。      放手一搏      2010年9月29日签约以后,严凯泰又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台北的中华汽车股东会上,不知道是太累还是太忙,他显得似乎有点憔悴,鬓发已染上几分沧桑,   严凯泰为了裕隆进军大陆市场。来回在两岸之间奔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生存,裕隆必须走向台湾之外”。   这几年,受制于台湾小岛经济和局狭的市场空间,裕隆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其占据了台湾汽车业的半壁江山,但裕隆在台湾的市场份额连年下滑。从1979年最高时在台湾地区的市场份额为50.01%,到2007年裕隆到大陆寻找合资机会前的最低点12.43%。虽然今年前8个月的市场份额有所回升,达到16.52%,但这也改变不了裕隆在台湾市场地位下滑的趋势。   2009年全台湾汽车销量仅29万辆,这在大陆仅是一个中等车企一年的产量,增量实在难以保证。   反观对岸,大陆汽车销量连年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大陆汽车销量在1994年时只有134万辆,2009年达到了1364.5万辆,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裕隆掌门人严凯泰决定放手一搏。他把赌注押在了仍在不断扩大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大陆上。严凯泰的思路很清楚,即使在大陆这个市场只接到一些“毛毛雨”,也足够裕隆生存和发展。   进入大陆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和大陆企业合资建厂,二是等待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署后,零关税进口大陆汽车到台湾销售。两条路都不好走,因为台湾的汽车技术在世界上并无优势;而进口汽车到台湾很难支撑企业做大。   严凯泰打出了自己的王牌――“智慧科技车”的概念。裕隆整合了台湾的高端IT技术,在世界车坛普遍以每台车搭载5-10台计算机介入管理的设计标准中,裕隆的自主品牌纳智捷以23台计算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