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族演进与繁荣
蒙古族演进与繁荣 古代:蒙古族的发祥和兴盛 蒙古族是我国境内一个有悠久历史、英勇强悍、富有战斗精神的民族。“蒙古”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新旧《唐书》中称“蒙兀室韦”,最初它只是蒙古地区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这个部落起源与我国东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才西迁至漠北的不儿罕山(现肯特山),额尔古纳河一带至今是我国的领土。肯特山一带在蒙古独立(1921年)前也是我国的领土。当时各部落之间争战连绵不断。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45岁时即扫平内忧外患,征服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国,在鄂嫩河畔举行盛大聚会,被各部拥戴为成吉思汗。他在会上号召:自家的“牛角再不要互相顶撞了”。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以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改变为一个民族的名称。成吉思汗的后继者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基本重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版图。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全国的王朝。它的疆域包括从东部沿海到西部新疆维吾儿自治区,从南部的南海,包括台湾地区到北面的西伯利亚大部,从西南的西藏、云南到东北的鄂霍茨克海的广大地区。元朝的疆域比汉朝、唐朝更加广阔。在长期的征伐过程和元朝建立之后,有大量外族人并入蒙古族,13世纪蒙古族人口发展到100万。在元代,大量的契丹人、女真人和西域人陆续融入蒙古族,加上蒙古族自身的繁衍,鼎盛时期蒙古族人口曾达到4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内蒙古的有近100万人。 到忽必烈执政后期,由于向外扩张和持续不断发生内战,使人民负担逐步加重,开始激起各地爆发汉族农民起义。1294年忽必烈去世后,政权内部又发生争权夺位的内讧,从而国势日衰。从1307年到1332年短短26年间换了8个皇帝。至元朝后期,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导致红巾大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元顺帝为首的蒙古贵族退出中原,同时蒙古族自身分裂为三大部(鞑靼、瓦刺、兀良哈)。这期间无休止的战争,加之水旱灾害频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人口流动不定,再加不断被征兵,在200多年当中蒙古族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锐减。据史料测算,直到1570-1582年(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居住在内蒙古的总人口不过180万左右。其中蒙古族大约为100万人,另有很多蒙古族人口在元朝盛期去了四面八方,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回来,后来有许多被当地多数民族所同化。 清朝初期,曾一度禁止汉族人到满蒙地区,但是这一禁令不久便被华北和山东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的“走西口”、“闯关东”突破了。到清朝中期,索性实行所谓“借地养民”政策,以缓解内地矛盾。到19世纪初,内蒙古地区的总人口已达215万以上,蒙汉族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但是,自此以后,由于满清政府大量征兵、鼓励发展喇嘛教、王公贵族对民众盘剥加甚,以及恶性疾病蔓延等原因,蒙古族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晚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拨兵屯田”、“开放蒙荒”的新政策,鼓励汉族人到边远地区开发农业以增加税收,解决国库空虚,使得内蒙古地区汉族移民迅速发展,满族和回族人也加快增长起来。 近代:蒙古族的悲惨命运 在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内蒙古地区首当其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迫使清朝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据有关资料计算,1912年时内蒙古地区的汉族人口已达150万,到1937年增加到370多万,到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增加到469.6万人,比19世纪初的107万增加3倍多,而1947年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则由19世纪初的108万减少到83.2万,减幅为23.0%。 又据民国时期资料,1939-1940年间,内蒙古蒙古族人口出生率为30‰,死亡率却高达44‰,人口平均寿命只有19.6岁。1934年时,绥远省有蒙古族人口23万人,其中喇嘛则有近3万人,占总人口的13%,占男性人口25%左右。鄂尔多斯市在清朝初期总人口为21万人,到1937年下降到9万余人。几乎全部是蒙古族的锡林郭勒盟,清朝初期有8万余人,到1937年下降到4万人,这与清政府从当地大量征集骑兵有直接关系。到19世纪末,日、美、俄、英、德、法等国,在内蒙古地区开办的较大洋行多达20多家,小型商号则遍布各地。仅绥远城(呼和浩特市)专门收购羊毛的洋行就有7家之多。这些洋行是在中国丧失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兴办的,其经营不受任何约束,实际是一些掠夺性机构。内蒙古地区的皮毛、大豆、药材、胡麻等农畜特产,通过他们大批量流入国际市场,为他们赚得巨额利润,而使内蒙古地区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所有这些都是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进行的。 综上所述,从不甚连贯并不完整的情况,我们对于内蒙古地区在近代史上蒙古族人口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