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朝阳一模-1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C.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得到广远传播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的兴盛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 B.安史之乱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C.明朝西域政策与汉唐不尽相同 D.它的衰落与奥斯曼的崛起有关3.根据材料一,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2分)A.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C.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D.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东方的粟通过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卫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唐代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一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中华古老的文明、繁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文化“大动脉”。 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采取守势,退入嘉峪关自保,丝绸之路至此彻底衰落。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取材于肖小勇、傅梦孜、高建新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C.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得到广远传播C C项根据本文第三段最后一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然而C项内容为“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A项由第一段的第二、三行可见,“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甲醇方面已经有了交流。” B项由第一段最后“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可知有军事目的。 D项与第四段最后一句“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契合。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的兴盛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 B.安史之乱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C.明朝西域政策与汉唐不尽相同 D.它的衰落与奥斯曼的崛起有关B B项,由最后一段第一句可知,“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而不是“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一,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2分)A.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C.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D.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D D项中诗句选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为描写华清宫的雄伟,进而鞭挞帝王生活的奢靡。而非东西方文化交流。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的“消弭”:“弭”的读音为míB.材料二的“娴熟”:“娴”为形声字,从女,闲声C.材料二的“揆南北”:“揆”在文中是测定(方向)的意思D.材料二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此处用来表示方位5.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航海者已经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B.隋唐时期,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更加丰富C.宋元时期,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关键性修正D.明朝郑和的过洋牵星系统是中国传统技术的结晶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影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因素的一项是(2分)A.国家海禁政策 B.认识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