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使僵化的世界变得柔情
诗词使僵化的世界变得柔情
龙舟坪中心校 赵建军
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大家好!说实在的,在这种场合,要我为两位优秀的美女老师评课,的确感到有点忐忑,着实有班门弄斧之嫌,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斧正!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浣溪沙》和何老师的《如梦令》,这两节课同属宋词的教学。宋词的伟大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宋词以其精烁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欣赏、审美: 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纵观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对课程标准把握比较准确,注重根据文体、学情来施教。反复诵读感悟,注重鉴赏品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鉴赏能力。
一、教师素养,决定高度。
教学的最佳设计,课堂的引领,教师的适时示范,恰当的评价,都离不开老师的综合素质。一个语文素养高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何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陈老师对文本的精当分析,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两节课教学流程行云流水,过渡自然。比如:刚才我们美美的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接着打开想象之门,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根据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具体的情景?这样的美景,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你是如何理解沉醉不知归路的?欣赏了上片的的写景,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既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用何老师的话说就是把课文读胖了、读美了、读瘦了。这需要教师充分吃透教材,运筹帷幄。
二、诵读入法,由浅入深。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陈寿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读应成为古诗词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读,才能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何老师在执教《如梦令》时,陈老师执教《浣溪沙》时,始终能抓住文本特征,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诵读的方式灵活多变:老师范读、指名独读,自由朗读,集体齐读等等。层次分“诵读”、“品读”、“赏读”、“移读”等,不同阶段的诵读,达到的目的也不一样。起始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深入学习阶段,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揣摩重点词句,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诵读。学完全词后,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再次感悟诗情。总之,整首词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
复活画面,体味意境
古人有“一首诗词一幅画”的说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因此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诗词中画面,让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从而理解词意,感悟词情,已成为诗词教学一个重要规律。何老师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时,让学生读词,想象画面。她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把文本内容与画面有机结合,细微之处引导学生重点想象,如:荷花池中荷花的姿态、惊飞的水鸟纵身飞起的身姿、词人李清照沉醉于美景中的情态、词人不知归路的着急心情……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立刻凝聚成了一部美轮美奂的影像。同学们感觉不是在学诗词,而是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让学生分别选择“沉醉”和“兴尽”两个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文字描绘出其中的画面。在交流中,由于教师引导的妙趣横生,学生加深了对词的感悟,深入的理解了文本。所以说,对古诗词教学,教师还是应引导学生把深厚、凝重的词意,通过想象成为生动、丰富的画面,化言为画、化虚为实。像这样紧扣词中语言,应用“读词想画,从画面中理解词意”的教法,打破逐字逐句的理解词意的传统方法,让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学生对画面的生动描述,教师深情的配乐范读更把学生带进画面,入情入境。学生在美妙的想象中理解,在愉悦的交流中感受,词情画意在心中荡漾。如在何老师的课中,一位女生边欣赏《荷塘月色》的动听旋律,边写下了优美的文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开得正盛的带着点露珠,在月光的轻抚下,泛着点点银光。咚,静寂中,露珠好似一颗珍珠落入玉盘,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四、知人论世,挖掘内涵。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鉴赏诗歌要根据作者所处的朝代与背景来理解,这叫做“论世”。 具体到诗歌鉴赏,即通过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的探究,挖掘作者在诗词所蕴涵的细微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