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古代诗歌阅读”仿真高考练(三)word版含解析.docxVIP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古代诗歌阅读”仿真高考练(三)word版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仿真高考练(三)1.(2018·南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①感而成咏李德裕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②吟因病感,潘鬓③入秋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注] ①赞皇山:诗人家乡的一座山。②越:南方。③潘鬓:潘岳三十二岁鬓发斑白。(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秋日”交代了具体的时间,“登”“望”写诗人“登高望远”,“感而成咏”写诗人感想颇多写下了这首诗。B.首联,写古往今来那些离开家乡追求仕途的人也都会产生怀念家乡的情感,但他们会坚持理想,不回故里而在朝廷做官。C.颔联,与首联对比,哀叹自己仕宦未遇,以致暂得返乡,却不能久留,还要为仕途而继续奔逐,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痛。D.颈联,写诗人像南方人一样吟唱是因为自己近来多病,经常引起思乡之情;鬓发早斑,功业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叹。E.尾联,写诗人看到邯郸道后的感慨,现在身居家乡,本打算离开家乡到京城去,但看现在的情形应该没有时机到京城了。解析:选BE B项,“不回故里而在朝廷做官”错误,首联的下句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些人能够功成名就而荣归故里。E项,“应该没有时机到京城了”错误,尾联下句的意思是诗人没有像古代先贤那样功成名就而荣归故里。(2)这首诗通篇议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一气直下,以行文之法成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议论“以行文之法成诗”的。(6分)答:参考答案:①首联是立论的大前提,写古代仁人志士回归乡里都是功成名就之后,以此引出下面的三联内容。②颔联、颈联,反衬自己长期宦游不能返乡的悲凉。③尾联,写诗人功业未遂,仍不能像古人一样荣归故里。④全诗虽然表达了漂泊失意的哀叹,但不乏对仕途的热切追求,表现出不做出一番事业就不返乡的进取精神。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西塞山①下作韦 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爨②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注] 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题咏。②爨(cuàn):烧火做饭。(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行至西塞山下,前望江水,仰观阙塞,历史往事等勾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B.首联,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乱云如絮”把云层比成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缭绕,以此表现出山势险峻的状态。C.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孤峰,后见斜月;“渐映”写月光的逐渐明亮,“斜生”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D.颈联,诗句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E.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看作宁静恬适生活的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解析:选CD 诗歌前两联开门见山,直写所见,暗示行踪旅迹;后两联称赞西塞山的环境与物产,以他年卜居其地之意作结,流露出倾慕之情。首联两句,一写水,一写山。“水似蓝”,表明其地水深莫测;“乱云如絮”,写山势高峻。颔联,一瞻前程,湓城北的庐山依稀可见,云梦之南的天际片月斜挂。颈联,由前面的实景转入虚笔,写当地人仲春烹食紫蕨和秋冬之际摘柑的景色。尾联,表现诗人对西塞山美景的爱恋,诗人把芦花视为宁静恬适生活的伴侣,期望着有朝一日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领略西塞山的优美山水景物。由此分析可以看出,C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D项,“化实为虚”的说法错误,应该是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法、虚写或者是由实入虚等。(2)本诗的尾联和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回答本题,注重把握分析诗人面对“西塞山”筛选的景物和要表达的情感。韦诗中,诗人看到芦苇花后感觉到了环境的宁静,并且说自己有朝一日会回来在这里定居,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怀是一种闲适恬淡;刘诗的尾联,上句写国家的安定、下句写诗人看到的前朝营垒等,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主要是对前朝衰亡的悲凉等。参考答案:①韦诗表达了诗人对西塞山景物的热爱和留恋之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怀。诗人把芦花当作宁静恬适生活的象征,期望有朝一日能够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领略西塞山的优美山水景物。②刘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欣慰以及对前朝衰亡的悲叹。上句写因此时的国家已经安定、人们可以四海为家而心生欣慰;下句写诗人看到前朝的故垒遗迹,想到了前朝的衰亡而心生感慨。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泊杨子岸鲍 溶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