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蘑菇里有“情结”
小蘑菇里有“情结”张树庭,国际著名蕈菌学家,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上,被组委会尊为“国际药用菌之父”。作为澳籍华人,多年来,张树庭热心于中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1978年以来每年都在国内进行3~4次讲学和访问交流,在国际上考证并确定了中国草菇、香菇发源地的历史,推动了中国食药用菌的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国际蘑菇组织的会议推荐到中国来举办,加大了中国与世界菌业界的交流力度,扩大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情系蘑菇结缘半世纪出生于1930年的张树庭,从事蕈菌行业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作为蕈菌行业的“拓荒者”,他始终热爱并扎深于此。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蕈菌领域呢?当记者问起时,他讲述了自己与蘑菇半个世纪的情缘。1961年,张树庭从美国哈佛大学念完遗传学受聘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任职系主任,在一次宴会中,看到桌上放了一盆草菇,灵机一触,回家后翻查文献,发现除了一两篇文章外,整个领域都是空白的,发展空间很大。世界上有很多农业垃圾,如果不好好利用,就会变成污染的来源。而食用菌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还有益于农业发展,可以化废为宝。这种循环经济被称为“生物转化”,是指把原本商品价值很低的原料进行生物发酵变成第二产品,使得商品价值得到了提高。农业废物转化为食用菌,而食用菌再提取变成营养补品,就意味着进行了再一次的生物转化。正是基于食用菌具有造福人类的作用,张树庭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踏上了研究蕈菌的道路。他最早研究的是草菇,由此延伸,又涉及了冬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这一做就做了50年。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之后,张树庭受联合国邀请,赴非洲考察指导食用菌种植时,发现非洲的妇女地位很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而他们的农业副产品和垃圾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食用菌种植门槛不高,可以使当地妇女增收。“蕈菌产业的发展对全球的食物营养、健康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生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都会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能为妇女和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特别是可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提供就业和增收途径。”这是张树庭一直呼吁蕈菌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心系中国为香菇正名虽为澳籍华人,张树庭的家乡在山西原平,他12岁时离开家乡,出去这么多年,却一直心系祖国,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张树庭本身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对农村、农民有很深的感情,研究蕈菌的目的就是为了农民增收。在张树庭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很多农业副产品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这也是他立志于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根本出发点。张树庭所做的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香菇“正名”。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写下《惊蕈录》一书,开创了日本香菇铊目法技术立论之先河。多年来,学术界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香菇的地方。张树庭对此非常怀疑,经过考察研究,他认为中国浙江庆元才是世界香菇的发源地,生产早于日本500年,而佐藤成裕是从《广东通志》中摘取关于香菇生产的方法加以发挥。1984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食用菌学术会议上,张树庭针对日本,展开了香菇发源地之学术争端,并且初试得胜。1989年,张树庭在庆元奉祀吴三公的西洋殿,亲笔书写“香菇之源”的题词。张树庭先后6次赴庆元考察指导,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该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召开国际会议的县级行政单位,让全世界认识了庆元,打开了国际贸易的窗口,使庆元成为了全国香菇生产批发的集散地,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如果去看看他们今天过的生活,回想他们过去过着的生活,联想他们将来拥有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香菇。”这是张树庭见证庆元经济发展变化后由衷的感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树庭以自己在蕈菌业上的丰富学识和研究成果,帮助中国打蘑菇翻身仗。二次发酵技术——张树庭仅凭这一项,便让中国蘑菇在单位面积产量上大大提高。以广东、福建和浙江为主,掀起栽培蘑菇高潮。蘑菇出口数量激增,为当年我国外贸创汇立下汗马功劳,张树庭并受聘国家轻工业部顾问。张树庭说自己始终有一种“中国情结”,希望不断地发展中国食用菌事业,让更多人成为食用菌的受益者。标准缺失呼吁质量为先食药用菌作为潜在的人类食品和医药产品开发的重要来源,前景广阔。一次,张树庭在飞机上突发灵感,作了一首打油诗来概括食用菌的特点: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由此得出灵感,他与《国际药用菌》杂志主编SolomonP.Wasser教授一起发表了一篇名为《食药用菌保健金字塔模型对增进人类福祉的作用》的论文,提出食用菌作为食品、膳食补充品和药品的蕈菌利用的金字塔模型。这种模型完全符合中国的一句古话:“药食同源”。蕈菌的营养价值、膳食补充品与药用属性早已得到了认可,并得到广泛运用。当前市场上药用蕈菌膳食补充剂产品的类型非常多样,但是目前药用菌的膳食补充品领域的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VIP
- 危险房屋鉴定报告(模板).doc VIP
- 浴池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SIEMENS西门子 S7-1500作为Modbus TCP客户端访问多个设备的方法.pdf VIP
- 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docx
- 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11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power-electronics西班牙SD6K-1通用变频器操作手册.pdf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_四川_柱式墩_钢筋砼承台.docx VIP
- 配电箱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