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第三讲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张岱年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是(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二、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 文化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以趋善求治为特征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贵和持中,崇尚礼仪 3、正道直行,持节重义 4、忠孝传家,勤俭持家 5、民为邦本,平均平等 6、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求是务实,豁达乐观 9、天人合一,物我相亲;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朱子注云:“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意谓:天道运行刚劲雄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孟子讲“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2、贵和持中,崇尚礼仪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把和作为处事、行礼的最高境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 和而不同是和合思想的一个特征。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融合、平衡达到最为圆满程度的一种状态。 例如音乐,五音的高低疾缓臻于完美,就称为和;又如饮食,五味的多寡浓淡搭配得宜,也称为和;又如身体,阴阳之气平衡饱满,也称为和;又如德行,处事不刚不柔曰和。;贵和持中,实践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生活实践中,守中、不走极端,成为古代中国人固守的人生信条。在今日的语境下,“中庸”就是要正确把握度并协调好各种关系,以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进步。中庸之道的真谛在于: 执中守正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寻求适度,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 因时制宜。 就是与时俱进 ,通权达变, 随机应变。 所以综合起来,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因时制宜,与时俱进。;3、正道直行,持节重义 中华民族是坚持正义、勇于追求真理、崇尚气节的民族。 已成为人们心理素质内容之一的 “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等人生价值准则,更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并身体力行的。孟子的“舍生取义”的精神与孔子“杀身成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松有风骨雪难摧, 人有气节最可贵。 ;“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在战国时,孟子就提出了大丈夫要“养浩然之气”。后来,儒家学说将“气”与表示身份地位的“节”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气节观。气是一个人的奋发之态和豪放精神;节是一个人的本分,不该超越的不能超越,不该丧失的不能丧失。这两者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几千年中基本的操守与品格。这是中国文化中除了“仁义”最有价值的内涵。 ;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贱不能移”的人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