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色脂肪与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
[摘要] 人体中除了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外,还有特化的产热型脂肪组织,包括经典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两种。不同于啮齿类动物经典棕色脂肪的终身存在,人类的经典棕色脂肪组织成人期会退化几乎消失,但米色脂肪在寒冷刺激、过量儿茶酚胺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处理后分散存在于白色脂肪中并代谢产热,可能在开发针对肥胖及其相关的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方面发挥潜在作用。因此,本文对现阶段米色脂肪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疾病的关系研究进行简单回顾,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米色脂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米色脂肪;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肿瘤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a)-0030-04
[Abstract] Besides energy-stocking white adipose tissue,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hermogenic adipose tissues including classical brown adipose tissue and beige adipose tissue. Human classical brown adipose tissue may regress by adulthood and almost disappear, which is distinct from rodent animal life-through existence. Beige adipocytes sporadically reside with white adipocytes and emerge in response to certain environmental cues, such as chronic cold exposure, excess catecholamine or β-adrenergic stimulation. Beiging of adipose tissue may play a potential role in developing an attractive therapeutic target for obesity and obesity-associated diseases, including type 2 diabet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present research on the beige fat and obesity, diabetes, fatty liver, 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eige adipose tissue.
[Key words] Beige adipose; Obesity; Diabetes; Fatty liver; Tumor
脂肪?M织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是具有代谢、免疫功能的内分泌器官,对生物体的代谢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3]。哺乳动物体内一般存在三种类型脂肪组织,分别是白色脂肪组织(WAT)、经典棕色脂肪组织(cBAT)、诱导性棕色脂肪组织(iBAT)或米色脂肪组织(BAT)。传统上认为,人类的经典棕色脂肪仅存在于初生婴儿及婴幼儿肩胛间区、腋窝及颈后部并随年岁增长而消失,在童年及成年后不再保留;而其他哺乳动物如小鼠等在成年后仍保留有一定量棕色脂肪组织。但近来发现,在成人颈部背侧脊骨区域、锁骨上方以及主动脉周围等部位存在诱导性或功能性棕色脂肪组织[4-6],即米色脂肪,在寒冷刺激时负责非颤式产热[7-8]。人们把啮齿类动物的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在某些诱导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棕色样脂肪细胞称为米色脂肪细胞或浅褐色脂肪细胞[9-11],经典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起源是有区别的。例如,经典棕色脂肪细胞起源于Myf5+细胞系,而米色脂肪细胞却来自PDGFRα+脂肪前体细胞[12-13],或更可能由白色脂肪转分化而来[1]。另外,经典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具有不同的分子标志:人和鼠经典棕色脂肪细胞的标志有Ebf3、Eva1、Fbxo31、Zic1,而米色脂肪细胞的特征标志为Tmem26、Tbx1和CD137[14-16]。BAT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可以燃烧脂肪并产热,是一种重要的产热脂肪,米色脂肪对肥胖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下面阐述米色脂肪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 米色脂肪对肥胖的作用
据报道,2015年,全球肥胖儿童大约有1.077亿,肥胖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