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伤寒论厥阴病篇七版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中药伤寒论厥阴病篇七版ppt课件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肝主疏泄;二、病因病机 ;三、厥阴病的特点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者何也?歧伯曰:两阴交尽也”;从阴阳五行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此即经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称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 厥阴具有阳气来复机转。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孕育少阳的生发阳气的一面为其一;从厥阴肝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当厥阴阴寒极盛而转衰,相火由伤而转复则阳复,故厥阴病在病变中有阴阳胜复,厥热往来的机转及厥证特别多二大特点。 ;四、临床表现 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证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乌梅丸为代表方。 此外还有: 寒厥证——当归四逆汤 热厥证——四逆散 胃肠病变——白头翁汤 ;五、治则 寒热错杂——乌梅丸 寒者温之——当归四逆汤 热者寒之——四逆散 六、预后 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 (原文332、333可据)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分析:;讨论: 如何理解厥阴病的病机,即为什么上述诸证能反映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 从肝为厥阴之脏,又是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疏泄,在病理状态下,风火相煽,风火消灼津液及肝气横逆则见上热证。 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在病理下,阴阳不相协调而各趋其极,故有“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何故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也,厥者极也;从阴阳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此即径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续上页) 故当阴阳对立双方发展到“极”阶段,往往向其相反方向转化,故云“阴尽阳生”明白此理,则提纲证中的诸证不但能揭示厥阴肝木为病,当然出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也能反映厥阴病的厥热往来和厥证多的特点。 “心中疼热,气上撞心”有人认为是厥阴心包经之火为患,是不切实际的。为什么? 因为厥阴肝木犯胃乘脾致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阴阳胜复是肝内寄相火,阴寒与相火之胜负所定。如属心包之火,当应有心神障碍,但全篇均无心包功能失常表现。再言,伤寒六经与内经之六经名同实异。;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提要:蛔厥的证治及脏厥鉴别 分析:;讨论: “脉微而厥”为蛔厥、脏厥皆有,反映两者皆有阳虚阴盛的机理。 “当吐蛔”:当者,素也。一指有吐蛔史,二指素有蛔虫感染史,对诊断蛔厥证(今之胆道蛔虫绞痛)很有价值。 “脏寒”:指中虚下寒,与太阴病“以其脏有寒故也”同义。 ;条文中有三个“烦”字: 一是“静而复时烦”之“烦”字系由蛔厥证之发作,似腹痛加剧。 一是“蛔上入其膈故烦”之“烦”字系由蛔上扰之蛔疼。 一是“得食则呕,又烦者”之“烦”字指肝火乘心,即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之意 脏厥与蛔厥证之“厥”机理不同,表现不尽相同,前者手足持久性厥冷,后者则不能持久。 施治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和胃安蛔 代表方:乌梅丸 ;方义: 乌梅—入肝益胃生津,止泄安蛔 细辛干姜附子 黄连黄柏 当归人参米粉白蜜 饭前服 鉴别: 脏厥与蛔厥 ;与三泻心汤比较 两者均属寒热错杂证,针对这病机而采用寒热并用法,但其两者病机、表现各不相同,吴氏云:“泻心寒热并用,乌梅丸则寒热刚柔并用”又云:“乌梅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叶氏在乌梅丸化裁刚药为主的椒梅汤,柔药为主的连梅汤,治温邪深入厥阴的证候。 启发: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言乌梅丸是蛔厥证的主方因为蛔厥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证故可用乌梅丸主治,但必须明确蛔厥证是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中的一个证型,二者不可相提并论。;厥阴病有三大证型,三大代表方,故把乌梅丸与厥阴病同等对待是不够妥善,准确来说乌梅丸是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 从本条文而言,乌梅丸可治三个病证,一是寒热错杂证,二是蛔厥证,三是久利证,推理后两者均属寒热错杂的病机。 原文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叶,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提要:寒热相格的证治 ;分析: 本条文辩证要点(主证)是“食入即吐”。请看下列分析,则不难理解。 本自寒下 即上热下寒(胃热脾寒);治法:苦寒泻热,辛热通阳-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义: 芩连-苦寒降泻上热 干姜-辛热温中,守而不走 人参-补中,脾旺则清热、祛寒之品各得其所。 鉴别: 本条与少阴戴阳证同属上热下寒证,但病机完全不同,表现不一,施治有异,前者上真热,下真寒,以上真热为主;后者为上假热,下真寒。;与黄连汤证亦属上热下寒证,但病机证治都不同。 ;应用:拟临床多见上消化道癌,贲门梗阻 二、厥阴病寒证 原文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原文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提要:肝血虚寒凝致厥的证治 ;分析: 治法:养血散寒,温经通脉-当归四逆汤(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内有久寒-素有胃寒加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