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七)ppt课件
颅内感染分类 局限于蛛网膜下腔—脑膜炎 局限于脑实质—脑炎 局限于脑或脑膜并形成包围区——脑脓肿 病毒性脑炎(Virus encephalitis)临床表现 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为常见 发病无季节性与区域性(散脑) 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发热、头痛、呕吐、虚弱无力(呼吸及消化道症状) 意识障碍、定向障碍、大小便失禁 视乳突水肿,颈项强直 癫痫发作 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体征:颅神经麻痹、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等;大、小便失禁,昏迷或呈去皮质状态 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定向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幻觉、妄想等 脑脊液:蛋白细胞数轻度增高、糖、氧化物正常。IgG增高 脑电图:弥漫性改变或局限性改变 预后较好,重症死亡率为22、4—60%,复发率为10%,可以遗留轻重不等神经损害体征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病因治疗:用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高烧—降温 颅高压—脱水、激素 支持治疗:补充液体、维持水电介质、酸碱平衡 加强护理:预防继发性感染和褥疮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 常见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等 感染途径:血行传播、附近感染直接蔓延,病原菌直接入侵 临床表现:起病急剧,具有高热、剧烈头痛、背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Kernig’s sign)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性瘀点和瘀斑。精神症状以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最常见 神经系统症状:癫痫发作、共济失调、震颤、吞咽困难、颅神经损害、肢体软瘫、腱反射迟钝、跖反射呈背屈状、项强、克氏征、角弓反张等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 病因治疗:大剂量青霉素2400万单位/日,作首选。氨苄青霉素,也可根据病菌来选择 对症治疗:脱水、激素、抗癫痫药、兴奋躁动用氟哌啶醇 支持疗法:纠正水电平衡,防止酸中毒,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病因由结核杆菌侵入脑膜所致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颅神经损害等症状 精神症状;前驱期有情绪障碍(不稳、易缴惹),后期也可能有认知障碍与人格改变 脑脊液:压力升高,蛋白增高,糖、氮化物含量降低,细胞数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抗痨治疗:异烟肼+链霉素,病重加对氨水杨酸(PAS)、维生素B6 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痨药能减轻炎症反应和渗出物,缓解脑水肿。防止粘连,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支持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抗癫痫和消除脑水肿 兴奋躁动—氟哌啶醇肌注 脑脓肿(brain abscess) 主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所致。 途径:血液、头部感染直接蔓延入脑。 临床表现:1)头痛、呕吐、抽搐、谵妄和脑膜刺激症状;2)颅高压征:头痛、呕吐、视乳突水肿,血压增高、脉搏 缓慢、嗜睡淡漠、迟钝、抑郁等; 症状标准 有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据 有脑病、脑损伤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并至少有下列一项: 1)智能损害综合征 2)遗忘综合征 3)人格改变 4)意识障碍 症状标准(续) 5)精神病性症状 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 6)解离(转换)综合征 7)情感障碍综合征 如躁狂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等 8)神经症样综合征 如焦虑综合征、情感脆弱综合征等 症状标准(续)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以及病程与原发器质性疾病相关 排除标准:缺乏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如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足够证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由Alois Alzheime于1907年首次描述 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 病程缓慢且不可逆 以智能损害为主 AD流行病学 AD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多于男性 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4~7% 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20% 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50% 痴呆尸检:50%~70%为AD 65岁以上老年人,AD的发病率为1% AD 的发病危险因素 年老(65岁以前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年性痴呆) 痴呆家族史 21—三体综合征家族史(Down综合征) 脑外伤史(拳击) 抑郁症史 低教育水平 AD病理 皮质弥漫性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大,老年斑(senile plagues) 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 tangles, NFT) AD毁坏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杏仁核、海马、大脑皮质) 与毁坏区域有关的各种功能(较高学习能力、记忆、推理行为) 诊断AD的两个主要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三数学二次根式测试题目一二.doc VIP
-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doc VIP
-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3-2025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汇编(打印背诵版).pdf
-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34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让蕲艾走向世界详细资料.ppt VIP
- 家政保洁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pptx VIP
- 局限性脑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完整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