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第18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北京课改版.docVIP

初二语文下册第18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下册第18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北京课改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棠花特点的了解和古代文人海棠诗的欣赏,认识海棠的内在品质,初步理解周总理与邓颖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找到海棠与其二人精神品质的相似之处。 2.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多次描述来表达思念之情的手法。 4.通过展示周总理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及相关资料,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托物思人的结构特点。 2.通过展示周、邓的事迹材料,加深对二人的情感,并形成理性认识,得到感染、鼓舞。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自主查找周与邓的生平事迹资料及其伟大爱情的文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之一,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消息传出,中华大地出现了亿万人侍立寒风中哭送英灵的旷古场面,联合国破例降半旗一周表示沉痛哀悼。12年后,84岁高龄的邓颖超写了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深情回忆了与周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朴实自然,真挚感人。题目是《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电脑出示课题) 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总理居住和办公26年的地方,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朴素的风格。据说,周总理是冲着这里的海棠花而住进西花厅的。花开花落的海棠,陪伴他度过了20多年的美好时光,它最知道周恩来几多繁忙,几多快乐,几多忧愁。海棠花也印证了周总理与邓颖超的足迹,印证了他们的灵魂,印证了他们为人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周总理逝世30周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文章中感受一下邓颖超与周总理崇高的革命情操和美好真挚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多媒体显示) 2.作品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观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三、字词检查 甬道(yǒng)    澎湃(péng pài) 浮想联翩(piān) 偶然:不经意间,无意中。 院落: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鸿雁:课文中指的是书信。 中坚: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 在所不惜:“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 共勉:共同勉励。 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思潮: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的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征途:课文中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艰难险阻:指行进道路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进。 浮想联翩: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最深或最受感动的句子。听完后,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说明被感动的理由。 2.学生在读课文,理出文章所叙的几件事,体会融情于事的写法。 (1)赏花思人 (2)寄花传情 (3)相识“觉悟” (4)传书明志 (5)结婚广州 3.根据所写的几件事,学生讨论、交流,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多媒体显示) 第一部分(第1段):看花思人,深情追忆。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共度的美好时光。 第三部分(第7-9段):爱情道路患难与共。 第四部分(第10-11段):遥想过去,深情一片。 4.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多媒体显示) 五、合作探究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总理相似、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教师点拨:因为周恩来总理十分喜爱海棠花,在海棠花下留下了周总理的无数足迹,更留下了夫妇二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了作者对与周总理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仔细阅读第8段并思考: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怎样的精神?(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教师点拨:(多媒体显示) 3.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学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