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教学设计第2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新人教版选修5
第 周 星期 共2课时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型: 新课
【】 【教学重点 】【教学】【板书设计】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教师教、导过程设计
【】?
②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③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
④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
通过案例的阅读及探究活动能够了解到:
①我国地震的强度大;
②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③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图2.11 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
通过阅读图2.11可以发现:自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度Ⅷ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
思考P33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点拨: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承转:地震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致灾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通过阅读表2.3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能够了解以下内容:
①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②了解不同区域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和特点。
图2、12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图2.12表明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5、灾害的严重后果
通过对案例③的学习,让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手册(2020).docx VIP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Numbers in lif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课时).docx
- 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2.pdf
- 自娱自乐攻略适用21.0211新春版 by龙行天下Iray.xlsx VIP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衣柜控制系统设计.docx
- 搅拌站沙石供应合同模板.docx VIP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语音识别控制系统.docx
- 2022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教学评价的新趋势.pdf VIP
- 2025年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典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