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及其诗文分析-analysis of wu jun and his poems.docxVIP

吴均及其诗文分析-analysis of wu jun and his poems.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均及其诗文分析-analysis of wu jun and his poems

前言对于吴均,人们最熟悉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吴均体”。事实上,除了优秀的文学才能,吴均在史学、地理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只是他的这部分作品已经亡佚。吴均的诗文作品,现今主要集中在清人严可均的《全上古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和今人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20世纪以来,最早对吴均进行研究的是朱东润先生。20年代,朱先生著有《诗人吴均》一文,朱先生对吴均的生平和著述进行了考证,同时对吴均的诗歌创作做出了中肯的评价。30年代,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对吴均《续齐谐记》奇诡的叙事艺术颇为赞赏。钱钟书先生在1979年出版的《管锥编》一书中对吴均的“三书”和郦道元的《水经注》进行比较,指出吴均在山水写景方面的高超艺术。到了80年代,曹道衡先生的《吴均》对吴均从军的经历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赵家莹先生的《“吴均体”简论》是对吴均文学风格的探讨;王锺陵先生在《中国中古诗歌史》中为吴均专列一章,对吴均诗歌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其间对吴均“三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与朱元思书》一文的赏析上。90年代,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在著作《南北朝文学史》中为吴均专列一节,对其文学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黄崇浩先生的《吴均生平与著述考索》在朱先生和曹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对吴均的生平和著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索。吴建辉先生的《吴均在五言诗形式上的探索及其成就》、《论吴均诗歌内容、风格上的创新成就》认为吴均在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阶段中起过不可忽略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新体诗的实践者。进入21世纪,对吴均的研究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傅刚先生的《昭明文选研究》一文认为吴均作品中的“古气”主要在于他对题材的选择上。万光治先生的《论“吴均体”》,王晓芳的《略论“吴均体”》都是对吴均创作风格的探讨。高振的论文《吴均赋论》、邹嫱的论文《论吴均续齐谐记对神仙道教的接受》研究范围扩展到吴均的赋和志怪小说方面。而2005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林家骊先生的《吴均集校注》是现在收录吴均作品最全面的著作。总之,对吴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平和诗歌创作方面,但对吴均其人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全面深入探究仍比较少,同时通过综合研究吴均的诗文作品能够更好地把握吴均的文学创作。本文正是据此对吴均其人和其诗文作品进行一次系统而有意义的探究。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史互证研究法、定性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既从时代、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介绍其人,又从具体的诗文作品中探究其创作成就和影响。第一章吴均其人《梁书·吴均传》:“吴均字叔痒,吴兴故障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1”根据《梁书》和《南史》的记载,吴均卒于普通元年(520年),五十二岁。可以推断出吴均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南朝的朝代更迭仿佛是走马观花,从宋武帝刘裕以武力代晋(420年)算起,到隋文帝开皇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一共一百七十年。其中,刘宋六十年,南齐二十三年,梁朝五十五年,陈朝三十二年。时代的风起云涌必然牵动每个人的神经,试看吴均一生经历三朝,童年时期(469—479年)生活于刘宋时期;中青年时期(482—502年)主要是萧齐王朝;中晚年(502—520年)是萧梁时代。只有拨开历史的风尘,透视吴均生活的时代背景,才能对吴均的一生有清楚的了解和全面的评价。第一节时代背景东晋时代,士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其时的政治是“主威长谢,臣道专行”2。“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3士族掌握着中枢要职,在政治上与皇帝分享统治权有时甚至凌驾于其上,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势。然而当刘宋王朝建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刘裕出身寒微,萧道成本布衣素族。宋、齐两位开国皇帝都出自庶族,起自军旅。他们一当上皇帝就开始通过削弱士族的政治权利以加强皇权,其身边掌握重权的将帅也多非士族。自宋文帝以来掌管机要的中书同事舍人几乎都是由来自寒门的庶族担任,寒士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萧齐时,“南海王子罕戍琅琊,欲暂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而止。还泣谓母曰:‘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4;南齐太尉王俭曾经感慨:“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5。齐朝另一位出身寒门的大将王敬则其母为女巫,但到永明中官却做到了侍中、中军将军,其女嫁给了著名文人谢朓;梁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的吕僧珍天监中为南兖州刺史;梁冯道根“少失父,家贫。拥书以养母。”却显赫为将军。对于寒士掌握的兵权,《南齐书·恩悻传》曾记载道:“制局小司,专典兵力,云陛天居,互设兰猗,羽林精卒,重屯广卫。”赵翼《廿二史劄记》卷十二有这样的议论:“其他立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与寒人。如……檀道济、朱龄石、沈田子、毛脩之、朱脩子、刘康祖、到彦之、沈庆之等之于宋,王敬则、张敬儿、1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