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品 教学设计

《艺术品》教学设计 靖远县双龙中学 贾凤翔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及步骤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问,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对,讲了一对贫贱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他们肯为爱牺牲、付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篇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契诃夫的《艺术品》。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 三、思考:你认为怎样的物品才算艺术品?它应该具备那些特性? 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要点提示:无功利 供欣赏 审美性 艺术性 幻灯演示几件艺术品。 四、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全文,划出关键词句。 2、你读了本文后,解读出的关键词或句是什么?(自己总结或找原文中的词) 要点提示:艺术 诚恳 世俗 虚伪 3、现在请大家看一副法国作家丢勒的油画《夏娃》。(幻灯演示) 4、复述故事。(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萨沙为感激医师救命而送祖传裸女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后有回到了医师的手中。 5、细读课文,了解课文情节结构。 讨论后明确: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医师为主人公叙事。 萨沙送礼 医师受礼 转送 返回 六、探究活动。 1、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明确:反应的基本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国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 2、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    明确:喜欢。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的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3、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什么态度?小说想以此表现怎样的主题? 讨论后明确: 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讥讽的态度。 小说借一件艺术品多次被转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的虚伪性。 七、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选出本组发言人 八、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世界,里边没有作家个人的无休止的唠叨,也没有哲学式的议论,更没有对政治的愤恨以及偏激的固执。这是一个完全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的世界。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明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及步骤。 一、导入。 契诃夫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其开篇简洁利落 ,就像是泉水一般自然而然地涌现,结尾严格遵循他的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绝没有欧亨利式的异峰突起,只有朴素与平淡的尾声,却更发人深省。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课文。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 运用巧合的手法。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尾声都即高潮。 3、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 “天哪!你怎么又来了!” “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 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