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教育研究
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教育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崛起的新一代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兼具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当中,对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79-02
纵观历史,“正义观”古今中外都是一个很普遍的话题,并且对象领域很宽阔。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强调一种大义灭亲、互帮互助的正义观念;而从外国的“阿纳克西曼德、郝拉克里特等人就开始将正义观念提到宇宙观的高度,儒家借助‘天道’将正义观念世界观化。”[1]此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正义”主要用于人的行为。“而罗尔斯通过进一步概括以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2]罗尔斯的正义观强调的是平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将正义的理想与现实基础相联系,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将理论的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3]。可见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
一、90后大学生“正义观”的现状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正义观,忽视正义的存在。当前在校大学生多数为90后,正对这一现状,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价值取向方面,“3%的同学认为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8%同学坚持利人亦利己。”[4]可见,多数90后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还需加强教育。
此外,当前大学生在正义观这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特点,首先,正义观念与正义行为的不协调性。虽然很多大学生在脑海中有这种正义观或正义感,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这种正义行为很难实行,有材料显示:“在路上遇到坏人行凶、抢劫、偷盗时,仅有24.6%学生选择了‘挺身而出,坚决制止’,有17.2%学生选择‘求助他人’,而58.2%学生选择‘静观其变’或‘看事态发展再决定自己怎么做’或‘想管但怕自己吃亏’,选择‘尽量回避,少惹麻烦’占48%。”[5]可见,很多大学生对正义感这个词的认知度不够高,在脑海中的正义观念也不是很强烈。因此,大部分感受都从虚拟人物特征描绘中感受的。
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教育内容
当今不同版本的正义观百花齐放,那么,在校大学生的正义观教育要坚持哪一种正义观呢?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具体包括:正义的人、家庭、政治、分配、劳动以及代际正义论等内容。但是就在校大学生来说,有关个人正义以及家庭正义是与其生活密切联系的。所以,对在校大学生的正义观内容教育更加侧重这两方面。
1.个人的正义观
正义的人主要涉及的就是个人的正义,我们知道,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也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正义问题的主旨是个人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是个人对社会规范的践行,是对社会秩序的确立和维持。衡量个人正义的标尺是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的良心。”[1]而个人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德性和德行。
首先,德性是个人正义的核心内容。离开了德性,个人的正义就是空谈。那么什么是德性呢?所谓“德”就是品德,道德。老子用道来解释德就是抓住了德的本质。“德”与“得”的想通,意思是得到、获得。先秦时期的“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就是“德”的含义。其“内德于己”指的是养好自己的品德,修身养性,增加自己的内在能力,就是一种自律,自己的意思。而“外得于人”指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所谓“性”指的就是万物的品质。合起来。德与性就是指人的一种自然秉性。在古语《中庸》中提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但是,从古至今,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强调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友好、互助的品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当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有关德性论。但是,德性是一种思想品质,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精神状态。其根基就是物质关系。恩格斯说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6]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德性观是从社会存在中去找根基。个人的德性是来源于经济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涉及经济关系其核心概念就是利益。那就是说,个人的德性前提就是利益。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德性就必须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真正的个人正义观念。
最后,德性是有关于个人的品性,个人内在的修养。但是,德行与德性比起来更为重要。所以,具备一种良好的道德品性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通过一种外在的行为将内在的品性表现出来才算是一个真正具有正义感的人。而在伦理学当中,德行可能包括道德性行为和道德行为。而道德性行为必须要通过与社会、人群接触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