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oc

90后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0后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90后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自从“80后”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就出现了“90后”、“00后”等概念,分别用以指代1990年以后和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很多人都认为“90后”聪明、富有创造性、自私、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从今年开始“90后”大学生将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大学生很多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那么“90后”有到底哪些心理特征呢,如何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对“ 90后”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后”心理特征   (一)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从通过部分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他比较孤僻之类的,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二)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洗衣服、做家务,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独生子女,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   (三)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后”的大学生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但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四)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   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历史使命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关心什么时候买房、买车等,这是社会普遍认为的。90后的青年,正如网上的一些文章显示的,他们生下来生活就有好的生活,父母的呵护,不知道什么叫苦,他们不需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发展,除了父母、老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外,没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就显的对国家、对社会关注不够,责任感不太突出。   但是,关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90后”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小英雄。   (五)心理承受力不强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比较特殊,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有很大好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而且父辈们自己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几乎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过多的去批评“90后”的大学生的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的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首先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二)让心理关怀走进宿舍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地方,是最能让他们放松的地方,在宿舍里他们可以随便谈任何问题,心理健康的老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生宿舍去,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生活,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通过其他途径很难了解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当然,不要让学生感觉你像他们的妈妈,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了解,要以听为主,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想获得的信息。另外,除了和学生聊天之外还要多和宿舍的值班人员聊天,从他们那里你可以了解到某个学生最近心情不好,一些学生的性格。   (三)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