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NV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及其应用
NNV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及其应用
摘 要 为获得稳定表达及较好免疫效力的重组NNV衣壳蛋白,对已公布的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并构建表达载体pET32a-NNV,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将包涵体纯化后碾磨成粉添加到黄粉虫饲料中,用虫体粉末喂食石斑鱼,攻毒保护试验检测免疫效力。结果获得高表达的NNV衣壳蛋白包涵体,目的蛋白占总蛋白的比率达70%,纯化后纯度达95%;且喂食本技术制备的黄粉虫粉末后石斑鱼对NNV抵抗力显著提高,存活率由5%上升至83%。本研究提供一种重组NNV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疫苗的商品化推?V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疫苗
中图分类号:S9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63
石斑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可攻击石斑鱼的神经系统,造成致命性的病毒脑病和视网膜病变[1],是鱼苗培育过程中重大病害之一。一旦爆发,会造成仔、稚鱼的大量死亡,成为制约石斑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应对方法主要是阻断传播途径、筛选未携带病毒的亲鱼以切断垂直传播、利用碘试剂等消毒方法以减少水平传播,但前者受检测灵敏度限制,后者无法确保消毒彻底,因此疫苗是防治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今已基于大肠杆菌、昆虫细胞和酵母系统成功表达NNV主衣壳蛋白,电镜下可见病毒样颗粒形成,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2]。然而传统注射重组病毒样颗粒的免疫方法,虽然对较长鱼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对特异性免疫还未成熟的石斑鱼稚苗来说,则很难达到防治的目的,因而通过开发口服类疫苗被动免疫稚鱼,将是针对稚鱼免疫系统特点的较为有效的一种预防措施[3]。
因此本研究以制备稳定表达以及较好免疫效力的NNV衣壳蛋白为出发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表达的NNV衣壳蛋白包涵体,并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的喂食免疫方法,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疫苗的商品化推广提供了可能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DH5α、BL21(DE3)由本实验室保存。健康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s)以及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均由福建水产研究所提供。
1.1.2 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连接试剂盒、酵母提取物、胰蛋白胨、琼脂粉、预染蛋白marker,均购自赛默飞;IPTG,购自麦克林。
裂解液:10 mmol?L-1 Tris-HCl(pH 7.1)、100 mmol?L-1 NaCl、125 mmol?L-1 咪唑。缓冲液B1:10 mmol?L-1 Tris-HCl(pH 7.1)、100 mmol?L-1 NaCl、1% TritonX-100。缓冲液B2:10 mmol?L-1 Tris-HCl(pH 7.1)、100 mmol?L-1 NaCl。均由本实验室配制和保存。
1.1.3 仪器
超净工作台,购自AIRTECH;恒温摇床购,自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公司;均质机,购自AVESTIN;超速离心机,购自Thermo Scientific;电泳仪,购自Bio-Rad;凝胶成像仪,购自上海复日科技有限公司;冷冻干燥机,购自上海皓庄仪器有限公司。
1.1.4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氨苄青霉素抗性LB培养基(抗生素浓度为50 μg?mL-1);氨苄青霉素抗性固体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1.2%琼脂粉(抗生素浓度为50 μg?mL-1)。
1.2 方法
1.2.1 PCR引物设计
检索NCBI数据库得NNV衣壳蛋白基因序列(accession: KC696562.1),并对其进行优化,第15~18个氨基酸由TKAA变为RG。引物序列设计如下,上游引物:5’-CATGCCATGGTACGCAAAGGTGAGAAG-3’(划线部分为NcoⅠ酶切位点);下游引物:5’-CCGCTCGAGTTAAGTGCAGACAGTGCC-3’(划线部分为XhoⅠ酶切位点)。基因和引物序列均由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2.2 PCR扩增目的基因
扩增条件为:95 ℃预变性3 min,设定每个循环为95℃变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30 s,34个循环结束后72 ℃再延伸10 min。PCR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使用Omega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
1.2.3 载体构建
将pET-32a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