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坡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4.1(双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乡坡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4.1(双面)

望乡坡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PAGE 1 中铁二十四局渝黔引入贵阳枢纽一分部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编制依据 1.1望乡坡隧道《渝黔贵枢施隧-02》施工图。 1.2中铁二十四局渝黔贵阳枢纽指挥部编制的《渝黔贵阳枢纽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4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_10417-2003)等技术规范。 2、工程概况 隧道进口里程HD2K409+485,出口里程HD1K412+085,全长2600m。其中进口轨面设计标高为1199.78m,出口轨面设计标高为1171.18m。隧道内纵坡为单面下坡,从进口至出口坡度为11‰。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20km/h,货车单线隧道。轨道采用有砟轨道,铺设2.5m长新II型有挡肩混泥土轨枕,轨道结构高度为741mm。 全隧曲线要素如下: 2.1 工程地质个水文地质特征 2.1.1 工程地质特征: 望乡坡隧道位于云贵高原黔中东缘贵阳市白云区,隧道全长2600m,区域内海拔1166~1302m,为低中山地貌。隧道进出口附近有水泥公路和即有渝黔铁路经过,交通条件便利。 隧道洞身穿越地层其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砂岩及薄层状泥岩夹砂岩;无断层、褶皱发育,为单斜构造;隧道埋深浅,最小埋深15m,且位于沟槽地段,第四系坡残积层覆盖厚度大。最大埋深为150m,岩层走向与隧道走向呈小角度相交,全段有顺层偏压现象;隧道洞身浅埋段有一处岩堆,对隧道施工不利,洞身稳定性较差。 2.1.2 水文地质 望乡坡隧道表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一~三段(J1-2Zl1-3)。下伏基三叠系、二叠系砂岩、页岩、泥岩、白云岩。 隧址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呈小角度相交。区内褶皱、断层不发育。受构造影响,区内主要发育节理为J1、 J2两组。 两组节理面及层面吧岩石切割成块状,软质岩泥岩段节理极为发育,岩体多被节理切割成碎块状;硬质岩段,岩体多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棱形块状。 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汇集于沟谷,隧址区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隧道穿越岩层单一,隧道涌水主要为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水量较小,降水补给后就近冲沟排泄,对隧道影响较少。 隧道隧址处地下取水分析表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要求。 隧道环境作用类别为碳化环境,环境作用等级为“T2”。 2.1.3 围岩级别 全隧道围岩级别 表2-2 望乡坡隧道 全长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长度 2600 0 440 940 1220 比例(%) 0 17.0 36.1 46.9 2.1.4不良地质 主要不良地质为软质岩及软弱夹层、顺层偏压。 软质岩及软弱夹层: 隧道主要穿越的软质岩土组为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一~三段(J1-2Zl1-3)泥岩段,属极软~软岩,隧道开挖施工时,易产生冒落、偏帮、坍塌等现象。 顺层偏压 线路与地层走向小角度相交,交角为10°~25°,岩层产状为N15°~31°E/38°~49°SE,岩性为泥岩、砂岩。右侧顺层偏压。 2.2气象资料 区内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分干湿两季。水量变化季节性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5.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6.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达-10.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3.1~1482.7mm 区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最大降水量可达93.3mm,以大雨、暴雨为主要降水形式。雨季一般开始于4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中下旬,11月至次年3月以中小雨为主,多数年份冬季有积雪。 2.3施工情况 进、出口斜坡覆土较厚,坡脚开挖,易使边坡失稳形成土质滑坡或者溜坍。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进、出口均采用台阶式洞门,进口左侧挡墙共设置2根预加固桩,桩径2.0×3.0m,桩长22m;出口洞口线路前进方向左侧边坡及转角仰坡共设置3根预加固桩,桩径1.5×2.25m,桩长13.5m。 隧道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法开挖,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设置复合式衬砌。全隧仰拱超前拱墙施作,拱墙一次衬砌。洞身III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IV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设拱墙格栅钢架及拱部Φ42超前锚管加强支护,V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设全环格栅钢架及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进、出口导向墙设置108超前大管棚支护。 超前地质预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