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中俗语对人物刻画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女英雄传中俗语对人物刻画作用

儿女英雄传中俗语对人物刻画作用   摘 要:本文从刻画人物心理、描绘人物性格、状摹人物神态三个方面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进行了讨论。指出运用俗语来刻画人物是小说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灵活运用俗语可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 俗语 心理 性格 神态      《儿女英雄传》是一部长篇评话小说,讲的是康雍时期一个封建家族的兴旺史,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如:行侠仗义、聪明能干的十三妹;稳重老练、清廉正直又有点迂腐的安学海;温文儒雅、忠孝两全的安公子安骥;贤淑通达的张金凤;性格豪爽开朗的邓九公等。小说通篇以评书人的口吻展开叙述和描写,其语言诙谐幽默、生动风趣,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汲取民间语言精华,以地道的北京口语为基础并大量运用俗语是《儿女英雄传》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大量运用俗语使小说语言明了生动、活泼俏皮,据初步统计②,《儿女英雄传》共使用俗语491条,其中惯用语241条,谚语223条,歇后语27条。这些俗语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刻画小说人物的心理、性格、神态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小说通俗易懂,为小说增添了更多亮丽的色彩。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贴切的俗语来刻画人物心理,自然细腻      (1)如今索性迤逦迤逦的跟了他来了!就这面子上看,我自己且没得解说的,又焉知他家不是这等想我呢?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这便如何是好?(二二回)   用“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来形容何玉凤此时的心迹是非常恰当的。在路上做了一个“天马行空,名花并蒂”的梦之后,她才恍然大悟,自己一向认为“作女孩儿的,一条身子,便是黄金无价,一点心,便是白玉无暇。”,却一路稀里糊涂跟着安家人,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再想想梦与现实,心里更是着急、懊恼,想着无论自己怎么解释都难以说清了,“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用一个惯用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细腻地刻画出了何玉凤此时着急懊恼、束手无策的心境。   (2)何玉凤听张金凤这话,觉得没一个字不是从肺腑里掏出来的,他登时好似从顶门上浇了一桶冰水,从脚底下起了一个焦雷,只痛得他欲待放声大哭,却也哭不出来,……(二六回)   “顶门上浇了一桶冰水,脚底下起了一个焦雷”这是对此时何玉凤内心的真实写照,想想自己虽然大仇已报,但是“上无父母,中无兄弟”,就连个着己的丫环也没有,“一身伴影,四海无家”。现在,安家人不仅帮她妥善料理了父母的后事,还特意为她父母立了祠堂,此时,又听得张金凤亲口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想起安老夫妻及所有人为自己的婚事费尽了心思,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不由得悲喜交加,恍然顿悟,这才羞羞怯怯地答应了这场金玉良缘。   (3)公子送了老爷、太太动身,眼望着那车去得远了,还在那里呆呆的呆望。那老爷、太太在车上也不由得几次的回头远望,只是恋恋不舍。这正是古人说的:“世上伤心无限事,最难死别与生离。”(二回)   安学海年近五旬才中了进士,却被派到一个他最怕去的地方做知县,刚踏上仕途,就要远赴他乡。安公子是一个至纯至孝的人,又从未离开过父母,想想父母年事渐高,又得经受旅途的艰辛劳顿,心中不免有点担忧与不舍,俗语“世上伤心无限事,最难死别与生离”恰当地描绘出了此时此地彼此的心情,也为下文安老爷被陷害坐监、公子远行救父却遭遇不测埋下了伏笔。   (4)不想方才听得老爷一个不去,连累太太也不去了,眼下太太合公子竟要母子分飞,他也“谢三儿的窝窝――剩下了”。登时心火上攻,急了个红头涨脸……。(四○回)   (5)所以只急得他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时越着急越没话,越没话越要哭。(四○回)   (6)他见老爷动了气了当下从着急之中未免又上点害怕,心下暗想说:“这一来倒不好了!别的都是小事,老爷那个天性,倘然一翻脸,要眼睁睁儿的把只煮熟的鸭子给闹飞了,那个怎么好?俗语说的:“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我这一辈子可那儿照模照样儿再找这么个雪白粉嫩的大河鸭子去!(四○回)   长姐儿本来就对安公子心存好感,安骥被放了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以后,长姐儿满以为她可以继续跟着安太太跟安公子去乌里雅苏台,谁知安老爷却说不去了,长姐儿心里又着急又失望,小说用歇后语“谢三儿的窝窝――剩下了”来描绘长姐此时失望无比的心情,非常恰当。后来决定将长姐儿赐给安公子,此时长姐儿心想事成,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众人却不明原因,一个劲地追问,长姐儿心里真是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安老爷在不明白长姐儿此时心情的情况下,以为她不愿意,就勃然大怒,说她不识抬举。机会难得,长姐儿岂能不知?作者连用了两个惯用语来刻画长姐儿此时的心理,怕把“煮熟的鸭子给闹飞了”,又担心“过了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