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合作原则破坏下文体价值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合作原则破坏下文体价值
摘要:本文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乡土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从语用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人物对话。结果发现,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只适用于理想会话,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大多时候不是遵循合作原则的,作者有意安排他们破坏一些准则,产生一些特定的文体价值,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合作原则 违反 语用文体学 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引言:在界面研究的兴盛下,各学科相互交融,文学语用学应时而生。文学语用学既关心文学文体的选择,又顾及文学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以及文学语篇的交流性。它涉及文学语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整个文学与语言两个学科的一系列问题[1]。语言研究不能弃精炼的文学与不顾,而文学作品研究,也不能不考虑文本中的语言表现,所以,语用学和文体学是可以相互指导,共同促进的。
一、 理论背景
合作原则作为语用学当中典型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年在在他的《逻辑与会话》[2](49)(Logic and Conversation,1967)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分四个准则。同时,人们在现实交际中,并不是完全遵守这些准则,而是刻意地去违反其中一些,格赖斯在《逻辑与会话》中也指出了4种违反CP的情况。1、隐性破坏;2、被迫选择;3、准则间冲突;4、显性破坏:话人公然地不执行某一条准则,也就是说话人知道自己违反了一条准则,同时他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一条准则,在此情况下产生会话含义(Implicature)。会话含义需要听话人去结合语境揣测,如果听话人的回答出乎预料,超出了说话人的预期,便会产生诸如幽默、讽刺等效果。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图地在人物对话中破坏合作原则,达到所需的文体效果。下面,我们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从叙述者――读者层面出发,来分析作者破坏合作原则的真正意图。
二、 实例分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著,海明威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所有现代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3]。海明威之所以给予这部作品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小说从语言文体,描写对象到主题内容都显示了马克?吐温艺术写作水平和思想发展的新高度[3]。《哈》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特别是儿童语言和黑人语言,有很大的文体研究价值。下文将从合作原则下各个准则的违反来研究作者写作意图。
1、 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是说话人为达到实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凡是对方期待你说的,说话人知道多少就应该说多少,但是同时,也不能超出对方所期待的话语数量。在《哈》中,作者有意安排说话人违反这一原则,达到了一下几种效果:
1) 表示说话人的心理上的紧张、意外,感情激烈,口齿伶俐等。
‘Say-who is you?Whar is you?Dog my cats ef I didn hear sumfn.Well,I knows what Is gwyne to do.Is gwyne to set down here and listen tell I hears it agin.’[4](172)
这是小说的第二章,哈克和汤姆趁着夜色偷偷出去开“帮会”,惊动了吉姆,吉姆是黑奴,满脑子的迷信思想,十分害怕,边自言自语了起来,消除内心恐惧。这里吉姆违反了数量原则,但作者却活灵活现地将黑人吉姆的胆小、恐惧形象塑造了起来。
2、 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要求不要说自己认为不是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证据的话。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也就是要求说话人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质量准则的违反可以塑造说话人机灵,能随机应变的正面形象。
‘What you doin’ with this gun?
I judged he didnt know nothing about what he had been doing,so I says:
‘Somebody tried to get in,so I was laying for him.’[4](190)
哈克的角色塑造很大部分体现在了他的言谈举止中。他寄养于寡家中,没有接受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正统教育,他极其反感家长们的说教,总是在外面东游西逛,追求自由。这也培养了他机智灵活的一面,不被所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