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点赞.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事评论-点赞

点赞,还是差评 ——中国人心目中“好社会”的特征 文/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我们的立场是坐北朝南——屁股坐在政府这边来解读民意。”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手下有近一百名舆情分析师,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同特征是“对互联网如数家珍”“熟悉体制内语言”“会做数据分析”,“很少出身名校”。有关体制的问题,“80%的大学生、研究生都答不出来”,这让祝华新倾向于用“偏才”、“怪才”。 招人的时候,祝华新会问:PX事件在哪些地方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政府是如何处置的?当初是由哪些网络社区引爆抗议事件?哪些部门分管中国经济?哪些部门管文化?它们之间怎么分工?应聘者需要对这些问题“一一道来”,“用百度不算”。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后者大约有一两百个常年服务客户,包括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央企、民企、NGO。“人民在线”为这些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舆情监测、分析、突发事件处置建议。 从2007年起,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每年撰写一份年度网络舆情报告。“我们的舆情分析主要靠数据图表,我们不是杂文家,也不是时评家。我们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祝华新说。 《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社会蓝皮书”的子报告之一刊印之时,南方周末记者请祝华新谈他作为一个“面南者”看到的2014年中国网情。 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网民的政府认同度是3.33 南方周末: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提到“2014年网络舆论热度下降,网民对体制的向心力有显著提升”,这两个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祝华新: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几天内,微博发帖5亿条。2014年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一周内微博帖文约2500万条。 2013年下半年起,微博活跃度下降,活跃用户流失严重。很大原因是新媒体用户喜新厌旧,选择了微信。微信复原了社交媒体的本性,突出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对聚焦、放大时政议题的微博是一种矫正。另一个原因,政府加大了微博的治理力度,人们觉得在微博发言不够痛快。2013年,我们抽取100位活跃“意见领袖”的微博,发现以2013年提出互联网“七条底线”为拐点,大V们累计发帖数下降10.2%。 网络舆论热度下降,不仅指网友参与人数、原创帖数量和转评数减少,也包括舆论强度下降。对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网民的态度趋于冷静,对热传中的事实和观点诘问多了,多元观点形成对冲。 2011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概念: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这两者有交集也有隔阂。2009年网络舆论对政府的认同度最低,湖北邓玉娇案的政府认同度为1.4、云南“躲猫猫事件”2.0、杭州“70码事件”1.6(认同度分值区间为1-5);微博媒体、网民和意见领袖批判质疑的声音非常一致。两个舆论场各说各话,撕裂严重。 2014年底,我们运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8年来160个热点做评估后发现:体制内媒体、意见领袖和网民这三大舆论场域,已走出2009年的共识度最低值。这跟2011年之后,政务微博等主流话语开始大规模进入网络舆论场有很大关系。此前,舆论场内部共识度与其对政府的认同度负相关,即舆论越是质疑和批评政府,就越是团结;但2011年后变为正相关,即各舆论场越是质疑和批评政府,其内部争议就越多,而在对政府进行积极评价时则更显得团结一致。2014年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网民的政府认同度是3.33。 南方周末:2014年移动互联和人际传播网络的影响力增强,但似乎舆情分析仍以新闻检索及微博检索为数据来源,这是否能反映真实的舆论场? 祝华新:舆情监测最看重的是公众意见平台上的帖文。私人化的人际传播网络,不大具备社会舆论的聚合功能。我们的舆情监测数据来源包括传统媒体、境外媒体网络版、门户网站、BBS和微博,也包括部分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公众账号现在是580万。2014下半年起,人民网开发的智能搜索引擎已经可以搜索微信公众账号,但是样本还不够全。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腾讯始终把微信限定在个人通讯自由这个范畴。微博的数据对我们是开放的。微信这块是一个苦恼。 以前天涯社区是网络舆论的发动机,搞舆情监测主要是盯天涯。郭美美事件为拐点,转向了微博。2013年我们统计20件网络热点舆情时,援引过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强国社区、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的数据。从2014年10月份起,舆论阵地又转向了微信公号。 不同的网络载体,后面站着不同的社群。微信公号偏精英,最有草根性的是新闻跟帖,我称为“水淋淋”的民意。微博和博客还是大V占据主导,他有表演欲望,因为新闻跟帖全被淹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