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诗解放”的方方面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诗解放”的方方面面   摘 要: 五四“诗解放”体现在诗观解放、诗题解放、诗“思”解放、诗语解放、诗体解放五个方面。文章对此进行探析以期为五四新诗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诗解放 五四 诗体 新诗   五四“诗解放”的号角一吹响,转眼间响遍中华。“诗解放”的大旗插遍中国诗坛。星火燎原,几个文人就可以办个诗刊、诗报,大报、小报都刊新诗,大学中文系、外文系都成了“新诗系”。著名教授、学贯中西的学者、大学学生、社会青年,但凡创作,都以新体诗居多。“开谈不说诗解放,此公实在太荒唐。”可是,具体说来,“诗解放”究竟是哪些方面?多年来议论纷纷,迄无定见。今年适逢新诗诞生一百周年,笔者拟将“诗解放”的内容作些梳理。   笔者以为,五四提倡的“诗解放”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诗观的解放   诗观的解放主要表现在:一是将“诗”从神秘、神圣中解放出来。“诗”从《诗经》以来,就使人有神圣难攀,神秘难测之感。孔夫子、朱熹虽都说:诗缘情,诗言志,诗可以兴、观、群、怨等等,但“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都没说明白。到了李白、杜甫这些唐朝大诗人出现,“诗”身价高了,不仅可以言志、抒情,而且可以使作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诗成为人们能青云直上,大富大贵的法宝,魔力非凡,神秘莫测。后来又发明创造了许多苛繁的格律(规矩),“诗”的神圣光环更亮了,就更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掌控的了。社会上民众都觉得“诗”神得很,功名富贵,离不开诗,懂诗、写诗是了不得的事。五四时,大力提倡白话文,撇开诗格律,我手写我口,就一下子去掉了诗的神秘感、神圣感,将诗“平常”化了,这就是诗观大解放。   二是诗观“平常”化,紧邻的是诗人“平民”化,诗人,就是写诗之人,人皆可写诗,工农商学兵,皆可写诗,皆可称诗人。毛泽东说“六亿神州尽舜尧”,提倡新诗者也可以说“六亿神州尽诗人”。只要能(或愿)以我手写我口,就是诗人。那个坐在上帝身旁吃糖果的贵人(诗人)的神圣光环统统取消了,诗人从天上神仙掉落为地上凡人。普通平民也可以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大诗人同列,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大解放”!   三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同等价值。孔子、朱熹等在论诗时,还提出“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两类出处、格调不同的诗说,民众民创的“下里巴人”与高雅文人精创的“阳春白雪”相比,“下里巴人”和者更多。这一说法虽是论应和者的多少,但也明示了两者的文化品位,“曲高和寡”,这成语就这么来的。这里的“高”字很明显标示“阳”高于“下”。换个说法:文人士大夫的诗作高于民众自创的诗作。这一价值判断,绵延了上千年。直到今日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沿此说法。这一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下里巴人”诗作,束缚了对诗歌的认知,阻碍了诗歌的发展。   五四旗帜鲜明地表示,只要是诗,大文人、教授的誉满天下的作品,和普通小民默默无闻者的作品,分量一样,即诗无贵贱,官民一样,价值相等。这是诗观的又一大解放。   不过这里的“阳春白雪”不是指五四前的文人格律诗,而是指当时的白话诗(新自由诗),“下里巴人”也是如此。“下”也包括当时民歌,五四诗人多是不贬民歌的,有的还十分赞赏民歌,如刘半农、钱玄同等。   二、诗材的解放   一是“风、雅、颂”扩大。众所周知:《诗经》里的“风雅颂”是分类说《诗经》内容:“风”是各地民歌;“雅”是士大夫、文人作品;“颂”是歌颂当政时势和君政的。这些也可以说是诗的内容和诗材、诗料。它们聚于《诗经》一书,但来处却是四面八方。风,多是民眼所见,民手所作;雅,则多为士大夫文士所见所作;颂,则多是官眼所见,官笔所作。请注意,这里的“多”字,是非全部的意思,即“风”中也可能有士子所为,“雅、颂”同样如此。这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你、他互有,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风、雅、?”也是说诗材诗料,这种论说,也延续了千余年,直到五四,大张旗鼓扩大风、雅、颂,将诗材诗料从官眼扩大到民眼,从官吟扩大到民唱,从官重(视)扩大到民重。追求、反映国泰民安,人们生存、温饱、发展的新局面。这些毫无疑问,也是诗材的解放。   二是诗材的解放还表现在“兴、观、群、怨”的变化。家庭琐事,个人情绪也能咏唱,而且占人性化、个性化之美名、要论,这也是重要的解放。《诗经》以来,诗可以“兴观群怨”成为正统,成为诗意的主旨。兴也好,观也好,群也好,怨也好,都要“一滴水能看到大海”,一首诗要关系到家国,国家兴亡,诗歌有责,这才叫正统,不负于诗。如只写家庭琐事,一己悲欢,那就是小诗而已,这种以写“小”则“低”的诗规诗识,直到五四才被彻底打破。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周氏兄弟(鲁迅、周作人)、冰心、徐志摩、郭沫若等纷纷以诗、诗论倡扬诗贵在表现出人性、个性。胡适的“鸽子”随意飞;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鲁迅“我的恋爱在豪家,想去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