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国中尉女人福柯式解读
法国中尉女人福柯式解读
摘 要: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从考古学的角度将西方社会对疯癫的态度分为三个阶段,认为疯癫不仅仅是生理病变的产物,而且还是文明或文化的产物。《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的经历可谓是对西方几百年来疯人境遇的较好诠释。本文拟运用福柯的理论来对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主题分析,以期解读出作品的历史和社会内涵。
关键词: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福柯;疯癫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5-019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47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大部分评论主要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其主题进行研究,有些文章对莎拉的形象加以评论,讨论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大胆选择。本文旨在通过运用密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话语与权力理论,特别是他在《疯癫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1961)中对疯癫史的理解,对小说文本进行主题分析,以期解读出作品的历史和社会内涵。法国哲学家福柯一直孜孜不倦于对社会的边缘人群,诸如疯子、犯人、同性恋等的研究,因为他认为这些边缘人群相对于那些“理性”的人而言,在话语特点上更为接近人的本性。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从考古学角度记述了西方社会癫狂的历史,将西方社会对疯癫的态度分为了三个阶段:(1)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段时间,疯癫者尽管受到排斥和驱逐,他们仍然乘着德国诗人布兰特笔下的“愚人船”过着极富浪漫色彩的流放生活。(2)古典时代。这个时代也就是“大监禁时代”。疯癫在这个阶段被作为理性的对立面开始遭到迫害,疯癫者被关进了监闭所。(3)现代社会。实证精神病学的创设一改过去对病人的肉体监禁,转而使用现代精神病学原理对他们进行治疗,福柯认为这是对疯癫者的更为残忍的精神摧残。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的经历可谓是对西方几百年来疯人境遇的较好诠释。我们如果将莎拉的经历与上述疯癫的三个历史阶段进行比照,就会深切感受到疯人们的话语权被不断剥夺,以及莎拉作为个人所作的反抗。
1 . 莎拉短暂的“愚人船之旅”
莎拉本是一位农民的女儿,但是她的父亲一心希望她能“光宗耀祖”,所以送她去寄宿学校读书,然而事与愿违,读书使得她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她的婚事反而被耽误了,于是在莎拉18岁毕业回家后,父亲受到打击发了疯,被送进疯人院一年后就断气了。莎拉此后去塔尔博特船长家当家庭教师,期间爱上了在船长家养伤的一名法国中尉,但后来遭到遗弃,此后每天她都会在莱姆镇海边的防波堤附近独自徘徊。因为传言,她成了莱姆镇上人们所不齿的“淫妇”和神经错乱的疯子。
尽管莎拉被当作疯子在镇上受到排斥和疏远,但她就像加缪笔下的莫尔雷一样,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反而期望在对孤独的体验中享受自由。她在向查尔斯讲述自己的经历时说过这段话:“我有时候甚至可怜别的女人,觉得我很自由,而这种自由她们无法理解。侮辱也好,指桑骂槐也好,都不能动我一根毫毛,因为我已把侮辱和指责置之度外了,我毫无存在价值,我几乎不再是人了,我只是法国中尉的淫妇。”莎拉选择用坏名声来糟蹋自己的同时,似乎享受着孤独。疯狂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获得,因此莎拉故意成为人们眼中的“疯女人”,这样她就可以游离于父权制的统治,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疯狂本质上是一种颠覆性的反抗语言。虽然疯狂作为一种反抗略显得有些被动,但比起继续使用父权话语来扼杀自我未尝不是种进步。莎拉“凭着‘自我放逐’获取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张中载,2001: 358)。这段经历似乎可以被看作中世纪“愚人船”故事的现代版,然而当莎拉同意在波尔蒂尼夫人家任职的时候,她这段相对自由而又短暂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大监禁时代”,开始受到理性进一步的折磨和压迫。
2 . 大监禁时代
由于生活所迫,莎拉不得不受雇于波尔蒂尼夫人,一位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传统道德准则的捍卫者。波尔蒂尼夫人专横霸道,道貌岸然,一心想要通过做慈善事业来获取进入天堂的资格。她捐资修建教堂,但又自认为那笔钱财远远不足以确保她死后进入天堂,因而在遗嘱中保证将所缺的数额待她死后全部补上。可是她又担心在读遗嘱时上帝恰巧不在场没有听到,因此为了求得安心,她收留了“堕落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波尔蒂尼夫人自私、可笑而又愚蠢的形象跃然纸上。自从莎拉来到波尔蒂尼夫人家任职后,她的漫漫黑夜已然来临。
波尔蒂尼夫人对仆人们的物质生活毫不关心,然而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无比关注,整天担心他们的灵魂会在没有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