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丽塔狂欢化分析
洛丽塔狂欢化分析
[摘要]纳博科夫是一位用俄语、英语、法语进行创作的作家,是一位具有先锋性质的文体实验大师。笔者在研究其代表作《洛丽塔》的过程中看到了小说狂欢戏谑的一面,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有一定意义上的弥合。本文侧重从人物形象方面发掘小说里隐含的狂欢色彩。
[关键词]纳博科夫 巴赫金 洛丽塔 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9-0089-0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一位美籍俄裔诗人、小说家、为学评论家、翻译家、动物学家。他作为一位移民作家,是能用英、法、俄三种语言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的天才。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包括早先欧洲时期的《玛丽》(1926)、《王、后、杰克》(1928)、《防御》(1930)、《黑暗中的笑声》(1932)、《天资》(1939),以及后期美国时期的《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1947)、《洛丽塔》(1955)、《普宁》(1957)、《微暗的火》(1962)、《阿达》等著作。其中,《洛丽塔》无疑是使其享誉世界、迄今为止最备受争议的著作。从被包装为色情小说出版到跻身于20世纪文学经典行列,《洛丽塔》如蝴蝶一般实现了最戏剧化、最迷人的蜕变。《洛丽塔》自问世以来,时至今日已有五十余载。其间,读者和众多评论家对他纷纷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道德批判、心理分析、文化政治分析、“时间之狱”解读和时下最为热烈的后现代解读。
笔者在研读《洛丽塔》的过程中发现,作家在后记――《关于一本叫的书》中这样写道,“对于我来说,只有在虚构作品能够给我带来我直截地称之为美学幸福的东西时,它才是存在的;那是一种多少总能连接上与艺术(好奇、敦厚、善良、陶醉)为伴的其他生存状态的感觉”(弗?纳博科夫著,主万译,2011,P500)。也有译者将其所译的“美学幸福”译为“审美狂喜”(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译法)。与此同时,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提出了快乐阅读的思想,主张优秀的作品应被视为作家制谜与读者解谜的侦探式游戏,要用脊椎骨而非用脑和心灵去感受作品中的“狂喜”,主张多重解读而非一元论,否定传统的解读方式,等等。这使我们不禁想到20世纪伟大的文学评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两位作家所处时代基本相同,又同为俄罗斯人,虽置身不同国度,但是其文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本文大胆尝试以“狂欢化”为视角对《洛丽塔》进行解读,体味着两位作家文学理念的相通之处。
一、狂欢化诗学的主要内涵
狂欢化诗学是前苏联文学评论家巴赫金重要文学理论之一。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狂欢化理论,形成了关于狂欢理论的一套完整的诗学体系。“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人的行为、姿态、语言,从在非狂欢式生活里完全左右人着人们一切的种种等级地位的酒神中解放出来。”[1]巴赫金将中世纪狂欢节意象纳入文学评论的范畴,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狂欢式、狂欢化(包括狂欢化世界感受、狂欢化文学)等概念。所谓狂欢式“是指所有狂欢式的节庆活动的总称”[2];所谓狂欢化即“狂欢式转为文学的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3];而狂欢化世界感受,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狂欢式的庆典活动中体会到的全民性、仪式性、戏谑性的无拘无束的“笑”的感受,及其所反体现出的反对压抑、打破束缚、寻求平等解放的狂欢化的感受。当狂欢式转为文学语言,当狂欢化的世界感受流露于笔端,被纳入文学世界的范畴时,这样的文学便具有了狂欢文学的雏形。夏忠宪在其《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一书中从全民性、仪式性等角度对狂欢化诗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人物形象的双重性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这一民间节庆有着让现实恢复其真实面目的力量。狂欢节最典型的场所莫过于狂欢节广场。在狂欢节广场上,全民游艺,载歌载舞,暂时摆脱了等级制度、法律、道德礼仪等社会枷锁的制约,全民共同参与,以狂欢游戏、无理取闹、鄙俗的俚语、脱冕加冕解构颠覆传统高雅文化、官方话语的一元化霸权地位,实现自由、开放、双声或多声话性话语,创作出多元性、开放性的话语文本。在狂欢节的诸多意象中,面具形象具有非常代表性。它在文学中的反应就是双面人形象。笔者认为,就《洛丽塔》而言,纳博科夫言中的“审美狂喜”,首先体现在其人物形象的双重性甚至多重性上。
(一)亨伯特和奎尔蒂――二位一体的双面人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亨伯特开篇就喊出了他的“洛丽塔”情节。如此狂热的自白,道出了洛丽塔在亨伯特心中的位置,既是欲望的烈火,又是唯美的“维纳斯”。
由于年少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pdf
- 2024年广西公路水运工程助理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5版.docx VIP
- 爱普生 T3280 T5280 T7280 T3000 T5000 T7000 绘图仪维修手册.pdf VIP
- 2024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ptx VIP
-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专项复习1.doc VIP
- 《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与2025版新旧对照采掘部分.pptx
-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科学 爱科学教案(2025秋).doc
- NB∕T 10287-2019 玻璃钢电缆桥架.pdf
- 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考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