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弟子规意蕴解读
弟子规意蕴解读
摘 要:儒家的启蒙经典《弟子规》,可以说是孔孟思想的根,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伦理道德大全,蕴含无穷的教育智慧。是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人格修养的优秀启蒙读物,并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被广泛地在学校、企业等各个部门推广,被称为“做人之法”。
关键词:弟子规;意蕴;解读
一、何谓《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行演变而成的一部书,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专门教导做人做事、待人接物、求学、工作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代乾隆时,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成为教育子弟忠厚仁义、孝敬感恩、修身行礼、启养正和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同时也是各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部门提升管理、打造凝聚力与执行力及赋予责任感和诚信度,不可多得的范本。
二、释“弟子”与“规”
(1)何谓“弟子”?1999版《辞海》解释为:“①古代泛指为人弟与为子的人。②泛指年青人。③学生。”2012年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生;徒弟。”2009年第4版 《硬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①年轻人。②学生,门徒。”张建云编著《解读弟子规》中,把“弟子”的概念引伸了。书中认为处人之下者“弟子”,如在家里,子女是弟子;在学校,学生是弟子;在公司,员工是弟子……也就是说“天下人人皆弟子”,都应该按照《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能干大事干大事,干不了大事干小事,干不了小事不干事,绝对不能干坏事。能帮大忙帮大忙,帮不了大忙帮小忙,帮不了小忙不帮忙,绝对不能帮倒忙。
对“孝”而言,“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所有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弟子”如何行孝?对子女而言,要孝敬父母;对学生而言,要“孝敬”老师;对下属而言,要“孝敬”领导;对政府领导而言,要“孝敬”百姓;对公司而言,要“孝敬”客户;对公民而言,要“孝敬”祖国。也就是说,“天下人人皆需孝”,以孝敬之心,对待所有有恩于我们的人。
我们做为身份不同的“弟子”,如果我们都按《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构建和谐社会就指日可待了。
(2)何谓“规”?繁体为“?”,篆文作“ ”。《说文?夫部》:“规,有法度也。从夫,从见。”秦代以前,衡量一个男子是否已经成年,不以年龄而以身高为准,秦代八尺、汉代七尺,相当于二十岁。当时官府征集兵员或民工时,不用尺量身高,以一个成年人的高度,约今天五市尺,1.7米左右,作为统一规格,被征者站在那里,公差用眼晴一看,便知合不合规格,故规字从见,夫会意,义是规格,即“有法度”。
而“规”的释义应是“夫”,为大丈夫,以“见”,“大丈夫”为规的标准。
那又何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即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若要重用某个人,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不能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这样,就可以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即:士人穷困时,不会失去义;得意时,不会背这道。穷困时便独善其身,得志时便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就是人在困境中对良心和道义的坚守,对孟子来讲这是人生的底线。无论在治世还是乱世,无论天下有道还是无道,都是值得提倡的。
《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我能透彻了解别人的话语,还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最早是孟子提出的。孟子认为,道德修养达到一定高度,就会产生一种至刚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鼓舞人为实现道义而勇往直前。浩之气不同于匹夫之勇,它是由道德修养产生的,并要用道德修养去保有它、加强它。养浩然之气不能闻断,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培养。它积累至极,可以“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并不神秘,它实际上是由道德修养而产生的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概。浩然之气千百年来成了鼓舞志士仁人不畏艰险,不怕死亡,决意行道的精神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浦蒙特HD30系列矢量控制变频器用户手册(V1.5).pdf
- 2023年国家公务员(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考试真题(含答案).pdf VIP
- XX(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办法.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试题.docx VIP
- 我和规则做朋友.ppt VIP
- 藤茶培训资料.doc VIP
- (高清版)DB4101∕T 9.4-2021 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4部分:中小学、幼儿园.pdf VIP
- 2023预防电信网络诈骗PPT课件.pdf VIP
- 2025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提前批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复习必看重点图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