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弟子规礼学思想及其对儿童教育启示
弟子规礼学思想及其对儿童教育启示
摘 要: 《弟子规》中体现的伦理观念,不仅有传统的尊卑、长幼的现实等级,更多地阐释了以“真情”对待周围社会关系。不仅是一部道德教育作品,还是一部儿童的日常行为规范。尤其是以“情”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可以构塑儿童启蒙阶段的人格和情感。
关键词: 《弟子规》 礼学思想 儿童 教育启示
家庭血缘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调节家庭情感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礼是构建中国家庭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框架。礼是制度性的,自宋明以来,“三纲”为基础的礼教把情和礼对立了起来。明清之际的儒者在重视道德理性的前提下,赋予人情更多人性的意蕴。《弟子规》更是把“人情”和“道德”结合起来教育儿童。不仅可以达到以礼教育的目的,还可以起到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作用。在“由理入情”的礼学大背景下,《弟子规》将序人伦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弟子规》在总叙之后把“孝”放在了首章,不仅从遵循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更从建立以“人情”为基础家庭秩序的角度考量。
一、《弟子规》中的礼学思想
(一)“孝由情出”的教育思想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篇说:“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这就说明,“爱亲”是“孝”的前提,“孝”是“爱亲”的体现。“孝”是建立在客观血缘关系基础上,包含家庭伦理关系之中的天然的感情。在儒家思想当中,这种单方面的情感凝聚成“孝道”。从《弟子规》当中,不难看出首篇“入则孝”就体现出这种感情。《弟子?》作为一部儿童日常行为规范,在对儿童的行为和思想要求中,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观点和方法,还渗透了时代的礼学思想。
首先,承认父母权威性的基础是“孝”,“孝”的来源和依据就是“爱亲”。《弟子规》中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子之情是“孝”的前提,“孝”只是“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自宋明以来,在礼教思想的影响下,把“孝”规定为亲子之间应尽的义务。失去了血缘关系下人内心深处对父母的尊爱。如明朝学者何良俊所撰的《四友斋丛说》言:“余见人家子弟凡所以事其父兄者,皆以客礼相待。每遇生朝或节序,则陈盛筵以享之,如待神明,及享毕即弃去若刍狗矣。此所谓斯须之敬,以待乡人可也。古人不如此。盖事父兄不可一时去心。”这就是说失去真情的孝道,完全失去其内在核心,成了徒有其表的形式和虚伪的做作。因此,真情作为孝的核心,从民间到官方都得到普遍认可。
《弟子规》当中“入则孝”部分则把亲子之情完全建立在“亲”与“我”的相处方式当中,在日常行为中透露亲子之情。亲子之间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子对亲的妥协并非完全是尊卑长幼的等级原因。亲子之间所有道德义务关系全部建立在子对双亲的真情之上。在《弟子规》孝道教育中,已经基本上抛弃了“父子之间又有君臣之义”的等级桎梏,摆脱了亲子上下尊卑的严明等级观念。维持子对亲敬爱之情完全出于天然血脉联系的真情。因此,要弘扬孝道,就必须抛开孝道上尊卑之义,还原亲子之间的真情。
(二)尊亲之中的父母地位等齐
《仪礼?丧服》规定子为父服“斩衰三年”,为母服丧降低一级,为“齐衰三年”。如果父在母亡,为母服“齐衰一年”。《礼记?丧服四制》记载:“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为母齐衰者,见无二尊也。”根据这两部经典,宋儒在制定过程中,等级分明是最大的特色。在宋明礼教中,礼秩呈现出上下阶序和尊卑等差之分。在宋之前的唐代,武则天加厚了为母之服丧,并提出“请升慈爱之丧,以抗尊严之礼”。到了宋代,唐代的改制遭到宋儒的批评。宋儒认为为母齐衰三年的礼制违反了上下尊卑的秩序,不合于“不二尊”的礼教主旨。
时及清代,在“以礼代理”的礼学背景下,父母服丧问题也被纳入考量,为父母皆斩衰三年。在清代文献中,不论是历朝《清实录》,还是《钦定大清会典》,对父母服丧期一律规定为二十七个月。在《弟子规》当中所言:“亲有疾……丧三年,常悲咽。”在文中可见,在家庭内部中父母的地位在儿子心中应该是相等的。不仅是在世时侍奉照料,而且在服丧的问题上一视同仁,对待父母的问题上并未有区分对待的想法。如成书于明代的《幼学琼林》中,仅按照五伦顺序阐释人际关系,并未把母子之情纳入考量。《朱子家训》更是有贬低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观点。《弟子规》中对待母亲的看法,打破了古制,其中加入了更多的重情色彩,更是冲击了“家无二尊”的观点,彰显了母子情深。
(三)礼以节情的教育目的
从礼的产生来看,“节情”是制礼的一个重要目的。孔颖达亦言:“以节制者,以情实未已,仍以礼节为限制,抑其情也。”不能任“情”发张,要根据礼的规范限制情的发展。《毛诗序》言:“发乎情,止乎礼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自宋代王安石变法,废除科举中的“仪礼房”。礼学日趋衰微,虽有类似于朱熹《家礼》之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验六文本文件的简单应用.doc VIP
- 厨房各作业区点心配菜冷菜间卫生控制.pdf VIP
- 生产安全管理人员考试_金属冶炼(铝及铝合金制造与铸造)_练习题及答案_共350题_第2套_2021_练习模式.pdf VIP
-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docx VIP
-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标准.docx VIP
- IEC60664-1 2007 - 标准体系文件资料.pdf VIP
- 10J12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pdf
-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题汇总).docx VIP
- 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ppt课件.pptx VIP
-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0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