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重读和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宪章重读和思考

大宪章重读和思考   [摘要]1215年问世的英国《大宪章》是一部封建主义法律文件。它的产生具有强制性特征,采用了成文制定法的形式,成为重要的政治契约。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权利,不仅申明两界贵族的特权,还兼顾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并以其人身保护的法律条款而影响后世,因其效能的长久性而被视为西方宪政的源头。   [关键词]普通法,强制性,权利,人身保护,宪政源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9―0003―06      几年前,英国独立电视台选出了12部“影响世界”的英文作品,其中有詹姆士一世的钦定版《圣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第一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法拉第的《电学的实验研究》等;篇幅短小的《大宪章》也赫然在列。   在中国,对《大宪章》的评价天差地别。否定者说,它不过是几百年前在一个岛国上制订的封建性文件,其水准无法与中国同期的法律相比,作用和影响不值得后人吹捧。赞扬者说,它篇幅虽小,但其思想内容、历史价值、政治作用和影响不亚于许多鸿篇巨制;它不仅是西方宪政主义的源头,还是引发后世立宪政府的重要文本,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文献。   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目下,《大宪章》的800年诞辰即将到来。于此,重新审视该文件内容和影响,判别它与其他与法律性文件的若干区别,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宪章》是强制性的法律文件      与世界上同时期的封建法律文件相比,《大宪章》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份政治协议,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还借用了成文制定法的程序和形式,因此强化了它的契约性特征,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   《大宪章》产生于英国普通法形成之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习惯法的归纳和延伸。12世纪,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已在《论政府原理》中提出了“诛杀暴君”的说法。他断言:君主分为两类,其中善明君遵守法律,兼顾公益,得到民众拥护;而暴君“使法律化为泡影,使人民沦为奴隶”,故人人可诛杀之。大约同时,经过亨利二世实施的司法改革,对英格兰的零散法律加以整理,全国统一的普通法系开始形成,建立了专职司法机构,涌现出一个包括专职法官和律师的法律职业阶层;法制观念已奠基于坚实的历史传统。这些为宪政文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顺便指出,普通法的形成依赖于习惯法的传统积淀。而习惯法的权威基础在于全社会的约定俗成和普遍认可,所以,它对包括君王贵族的社会所有成员均有约束力。这已包含了“王在法下”的宪政精神。   英国法律习惯对国王的约束可以追溯到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那时,国王登基加冕,要郑重宣誓。誓词内容一是“保证教会、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再是保证“维护法律”,在司法审判中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确保社会正常秩序。宣誓在法律和道义上对国王起着制约作用。如果国王违背誓言,可能被贵族司法机构视为违法,加以惩处。据载,曾有几位国王因不受誓言约束而遭受严惩:艾特尔德二世因违背誓言遭到流放;威塞克斯国王希格伯特因行为不端被驱逐;埃塞克斯国君因“怀柔”敌人被处死。很多事例说明,古时英国国王的地位虽然高于所有民众,却要低于法律。   关于普通法的影响及其对专制主义的遏制,还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1185年,阿宾顿修道院的院长去世,亨利二世下令将该修道院转交给埃斯伯恩的托马斯,而托马斯以后则决定将该修道院的全部财产转让予国王本人。这种转圈子的游戏使副院长和修士们愤愤不平,他们去见首席法官格兰维尔神速。格兰维尔当即告诉其他法官:“我们习惯权利的确立是理性的和智慧的,其中并无丝毫过分之处。国王既不愿也不敢去违反和修改如此古老和正义的习惯。”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御前会议一致判决副院长和修士胜诉。此判例得出的结论是:国王“不愿也不敢”。   此类事若发生在专制主义的东方国家。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国王可以依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古制,没收臣下和百姓的土地财产,哪容他人批评!现今,国内一些官商勾结,倒卖土地,野蛮拆迁,无疑是更低级的藐视法度的行径。这与不列颠的“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维护财产权的宪制观念相比较,大相径庭。   除法制传统外,《大宪章》还是英格兰贵族与国王矛盾协调的产物,是当时英格兰僧俗两界贵族,依靠群体力量,迫使约翰王签署的法律文件。   “诺曼征服”后,历届国王和诸侯贵族逐渐形成了相互的义务和责任。国王将土地赐予贵族,贵族为国王服军役和交纳赋税。战争时,贵族出人出钱为君主效力。渐渐地,国王和贵族约定俗成:发动战争或征收重税必须征得贵族们认可。13世纪初,国王约翰在对法兰西的长期征战中运气不佳,战争升级,贵族负担增加。1204年,约翰丢掉了在法兰西北部的领地诺曼底和安茹,被称为“无地王”。他只好加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