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下无贼宗教解读
天下无贼宗教解读
2005年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超亿。在众多的影评中,似乎有意无意地,大家都忽略了故事的思想纽结,这就是宗教。在我的阅读中,只有一篇网上文章谈到这一主题,题目叫《与佛的一次美丽邂逅――天下无贼的主题意蕴》(夏草),认为影片反映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中国佛教思想。这是一个深刻的解释。然而不仅如此,我以为《天下无贼》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华,其故事的支点是佛教的业报论与儒家的孝道观,以及道教的赤子情怀。这些宗教元素,在深化影片思想性的同时,也使其拥有了更普世性的符号形式,能够为更广大地区的受众所接受。
影片描述了一对江洋大盗王薄、王丽为了保护淳朴民工傻根天下无贼的信念,不仅放弃了盗窃,而且与另一伙窃贼生死搏斗。在傻根酣甜入梦的时刻,王薄为此付出了生命。贼为什么变成好人,女贼的回答是:我怀孕了,“我想为孩子积点德。”
对这个故事逻辑上的合理性,导演冯小刚表达了他的犹疑:“《天下无贼》剧情漏洞百出,连我都没法自圆其说。”“原著就完全是个站不住脚的故事,改编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我自己,因为我不信。天下怎么可能没贼呢?贼怎么可能向善呢?”“这部片子始终没与我的心灵挂起钩来。”(《冯小刚检讨称看过一遍别看二遍》,《新京报》2004年12月29日。)然而,如此辉煌的票房价值和强烈反响,说明观众接受了这个故事。
观众之所以接受这个故事,并予以很高的评价,是与影片的宗教元素分不开的。
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金盆洗手的动机,融合了佛教的业报论与儒家的孝道观。在拉卜楞寺,当男贼肆无忌惮地偷窃时,女贼则虔诚地叩头,并劝诫男贼罢手。男贼非常不满,两人于是分手。后来在火车站,当王丽表明一定要保护傻根时,王薄恼羞成怒,在痛打王丽的同时,告诉她“你是贼,你这辈子翻不了案,下辈子也别想。”然而,当女贼告诉男贼“我肚子里怀了你的孩子,我想为孩子积点德”的时候,王薄立刻改变了想法,站到了保护傻根的行列,直至牺牲。
“为孩子积点德”在影片的英文字幕中,翻译为improve its karma,直译就是“改善孩子的业”。这是一种典型的佛教思想。“业”,梵文 karma,就是人的活动、实践,包括身、口、意“三业”,也就是人的身体、语言和思想等三个方面的活动。活动必有影响,有业必有报,而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构成了佛教的业报论,是佛教教化理论的核心环节。影片里的男女主人公希望自己能为孩子做些善业,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命运,好的前程,为此决心保护傻根,让他生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
若以纯粹佛教的观点,王薄、王丽或许并不需要为了孩子而如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因为在佛教看来,生命是一个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循环过程,包括当下的此世,过去的前世,和将来的来世。一个人的出生是他生命轮回的一个环节,是他自己的轮回。当然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命运有一定影响,但父母仅仅是一个辅助条件,孩子的命运终究取决于他自己前世的业力和今世的行为。
然而,准妈妈“为孩子积点德”的想法不仅打动了准爸爸,而且打动了警察,打动了观众。我想可能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或将要出世的孩子而改变自己,直至付出一切。这就涉及到一个更中国化的主题――儒家的孝道观。在中国固有文化中,既不存在轮回观念,也没有末日审判的上帝,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中国人如何建构自己的终极关怀呢?何以劝诫人行善止恶呢?这就是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孝道观念。孝要求追怀祖先,显亲扬名,与此相关的就是特别强调血脉的延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仅如此,因为中国人是在子孙的生命中表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体会自己的终极关怀,所以为了子孙,必须积善行德。儒家劝人行善的核心动力,就是为了子孙;中国人诅咒一个人的最恶毒方式,就是说他断子绝孙。上不负祖宗,下造福子孙,构成了中国人践履道德的逻辑基础,影片的故事情节因此而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的不妥。
女主人公“为孩子积点德”的观念,融合了儒家的孝道观与佛家的报应论,是一个地道中国人道德思维的典型表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教育,尽管很多人学习过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也知道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然而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即便他们的生活有万般的不如意,即便是一个蟊贼,但凡中国的父母无不想为孩子积德。就是这一传统文化理路,构成了影片《天下无贼》的内在逻辑。我以为这是影片打动观众的思想支点。
影片的另一个宗教形象是傻根。傻根代表了道教的至人形象。他无知无识,无忧无虑,一腔赤子之心,不信天下有贼,是道教典型的“复归于婴儿”的象征。少年的时候,“俺家住在大山里,在俺村,有人在山道上看见滩牛粪,没带粪筐,就捡了个石头片儿,围着牛粪画了个圈儿,过几天想去捡,那牛粪还在。”他16岁到大西北的旷野上盖佛寺,与狼为伴,以狼为友,他觉得狼都不害俺,人还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