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丽塔欲望叙事自辩手段分析
洛丽塔欲望叙事自辩手段分析
摘 要: 纳博柯夫认为小说必应该是美学的,而不是伦理的,文学创作不过是一种审美游戏,不存在什么社会意义,小说只是给人带来审美快感的东西。但作者也知道他无法回避读者的伦理审视,于是他在他的小说《洛丽塔》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自辩手段,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对小说主人公,也是故事叙事者的不论行为产生了同情,从而达到自我辩护的目的。这些自辩手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精神分析法,巧合和重影人物。通过这些自辩手法的运用,作者表达了他的艺术观,既所谓的真实都是主观的,阅读小说就是一次对生命真实的一次体验。
关键词: 洛丽塔;自辩;精神分析法;巧合;重影人物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2-0080-04
纳博柯夫认为小说必应该是美学的,而不是伦理的,文学创作只不过是一种审美游戏,不存在什么社会意义,小说只是给人带来审美快感的东西。尽管如此,伦理审判永远是读者大众审视文本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视角。作者自己也深知读者一定会对作品中的不伦事件做出道德谴责。事实上,正是因为小说中的非伦理内容,《洛丽塔》在出版过程中,四次被出版社拒绝,最后不得不由一家专门从事色情书刊的法国出版公司当作一部色情小说出版。小说出版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它一直被欧美等国列为禁书,但小说作者并不认为自己写的是一部色情小说,充其量也只是一部关于性心理的小说。
为了应对读者对小说内容的道德审视,作者采用了忏悔录式的自传模式。首先故事主人公承认自己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并把读者称之为法官和陪审团成员,邀请他们对自己的杀人事件做出道德裁决。但他没有象传统的悔改式自传那样,全面地公正地陈述自己的罪行,而是利用自己忏悔式自传这种貌似客观真实的叙事,让读者进入他的主观世界,利用各种隐蔽的手段为自己的不伦事件辩护,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由谴责转向同情,从而达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目的。小说叙事中,作者主要运用精神分析法、巧合及重影手法等三个方面为主人公进行辩护。
一、精神分析法
作者本人对精神分析法可以说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他根本就认为弗氏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无稽之谈,并在他的小说中对弗氏精神分析法极尽讥讽。小说第九章中,故事主人公找到一份去加拿大北极探险,报道探险成员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心理反应,回到文明社会以后,主人公虚构了一篇报导,并得到了出版,那些心理分析家对这份报告大加赞赏,并当作一份经典案例进行煞有介事的分析正好说明他们这些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小说《前言》中,作者还假托了一个名叫小约翰?雷的心理学博士称这部小说自始至终闪现出一种力求诚实的愿望,“他们断言如果我们这个疯狂的记日记的人在一九四七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夏天曾去向一位高明的精神病理学家求教,就不会有什么灾难,”[1]4并称《洛丽塔》这部小说可以成为精神分析的典型病例,以此来讥讽把性冲动作为人类行为的全部动力来源的精神分析法。
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利用精神分析法为主人公解脱罪责。既然人的不伦性行为是人类普遍的内在冲动,亨伯特?亨伯特也就不应该为自己的不伦行为负责。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行为的无辜性,他为主人公的痴迷对象设制了一个前任。根据弗氏的精神分析法理论,一个成人的变态行为往往都可以追朔到他早年的创伤经历。一般情况下,或出于羞耻或因为痛苦的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意去回忆自己过去的不幸经历,往往用遗忘的方法加以回避,但过去的创伤并没有因为他的逃避而消失,反而在潜意识中潜伏下来,对人的精神状态、行为模式产生长远的影响。精神分析法认为,一个人只有勇敢面对自己早年的痛苦,并且大胆地陈述出来,才能真正摆脱早年创伤对自己心理伤害,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今天,主人公勇敢地陈述自己过去的创伤经历,就是为了要治愈自己早年的创伤经历给自己的心理造成的不好的影响。这样,主人公就不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而是一个早年精神创伤的受害者。亨伯特?亨伯特早年爱上了一个名叫安娜贝尔的女孩。当年,他们两家在海边度假,两个小孩相互爱慕、情投意合,要不是他们的大人就在附近,他们几乎发生了性关系,离开度假地不久,该女孩得伤寒,夭折,给早年的亨伯特留下了心理创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对异性缺乏兴趣,直到某一天,遇到了长相酷似安娜贝尔的女孩洛丽塔。在洛丽塔,这个主人公少年情人的替身身上,亨伯特得到了性的释放。在小说第十八章中,主人公跟读者,他所谓的陪审团成员说,他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他早应该知道洛丽塔不是安娜贝尔,结果自讨苦吃。表面上好象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深深自责,实际上是在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精神分析法,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一种精神病症,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不是他愿意这样做,是这个心理病症迫使他去做一些似乎不太道德的事,他也是这种普遍存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