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图咏诗四种类别及其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图咏诗四种类别及其意义

聊斋志异图咏诗四种类别及其意义   摘要:就思想内容来看,《聊斋志异》图咏诗大部分是对《聊斋》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与命运的重述,阐发诗作者的理解与感受。本文从认同、感受、推测、生发等四种类别对《聊斋志异》图咏诗进行分类,并结合前代评点进行探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种类别中,《聊斋志异》图咏诗得出了超出于蒲松龄以及其他评点家的新观点,深化和拓展了《聊斋志异》的文本意义。   关键词:聊斋志异;图咏诗;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问世后,一些文人学者情有独钟,以诗词形式对《聊斋志异》进行了歌咏赞叹,如王渔洋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高凤翰的《题蒲柳泉先生》、黄立世的《冬夜读》、茹纶常的《阅(聊斋志异)漫题》等等。他们多是把《聊斋志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品评,而整体性的以图辅文、以诗解文则出现于《聊斋志异图咏》之中。清光绪十二年(1886),我国早期民族资本家徐润约请当时绘画名手,以青柯亭十六卷本为底本,为《聊斋志异》绘制了插图。他在《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例言》中说,“《聊斋》原书,计四百三十一篇。兹将每篇事迹,各画一图,分订每卷之前”,“每图题七绝一首,以当款字,风华简朴,各肖题情。”《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共有445幅图(含一幅“聊斋著书图”)和444首图咏诗。   近人有关《聊斋志异图咏》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插图部分,如陈炳熙论述了其典雅、优美的绘画风格,李彦东论述了图像对于《聊斋志异》经典形成的意义等。对于《聊斋志异图咏》中的图咏诗则涉及不多,即使有所论及,也较为简单。如何镛在《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序》中说它“抉海内诗人之心肝,为图中之眉目,以是游目骋怀,洵可乐也”。袁世硕先生认为,“咏诗大约出自广百宋斋主人笔下,虽然不能说首首切中故事之肯綮,境界高妙,但其中也多有或直或曲、出语蕴藉、道出聊斋先生之心思者,大体看来不失水准。”本文在对图咏诗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从认同、感受、推测、生发等四种类别对图咏诗进行归纳和分类,并结合前人评点加以探讨。      一、认同类:对蒲松龄的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的赞成      图咏诗作者认同蒲松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表现了诗作者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如在对孝的理解上,图咏诗作者与蒲松龄的看法是一致的。在第一篇《考城隍》中,蒲松龄写了宋焘参加河南一城隍的考试,但因其母年已七旬,宋焘便肯求“帝王像者”能够宽限时问,以侍奉老母终养天年。“帝王像者”考虑到宋焘的仁孝之心,给假九年。但明伦评日:“《考城隍》,寓言也。自公卿以至牧令,皆当考之。考之何?以仁孝之行德、赏罚之公而已矣。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见宇宙间惟仁孝两字生死难渝;正性命,质鬼神,端在乎此,舍是则无以为人矣。”何守奇评曰:“一部书如许,托始于《考城隍》,赏善罚淫之旨见矣。篇内推本仁孝,尤为善之首务。”对此,图咏诗与但明伦、何守奇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即:人生百行孝为先,明义开宗第一篇。泣涕陈情予假日,欢承萱草喜延年。在《于江》中,蒲松龄写了于江之父为狼所食。于江设计先杀两狼,其父托梦说自己是为白鼻狼所害,于江又冒生命危险将白鼻狼杀掉。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说:“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对此,但明伦评曰:“抑何伟乎!”何守奇评曰:“连毙三狼,仇卒报,孰得年少轻之?”图咏诗是这样写的:父仇何敢片时忘,竞杀山中白鼻狼。自有孝心通梦语,旁人休认莽儿郎。这种评价与蒲松龄、但明伦、何守奇等人的评论基本相同,都对传统儒家仁、义、礼、智、信和孝亲、爱人等核心价值要素表示高度赞同。另外,类似的图咏诗作还有《钟生》之“夙孽消除佳偶协,都从纯孝性中来”、《斫蟒》之“神人默佑兄无恙,此是田间孝友家”、《乔女》之“御侮存孤报知己,居然节义一身并”等。   图咏诗作者对蒲松龄的宗教观也是赞同的,坚信佛教善恶有报、因果循环理论。在《瞳人语》中,蒲松龄写了长安士方栋“佻脱不持仪节”,在清明前一日遇到一位“红妆艳丽”的二八女郎,就或前或后地跟随着,结果被人撒灰迷眼,双目失明。后来方栋听说诵读《光明经》或许有效,他就“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念了一年的《光明经》后豁然见物。由此,方栋“益自检束”,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为乡里称道。但明伦认为,“此一则勉人改过也”。何守奇认为,“此则罚淫,与《论语》首论为学、孝弟,即继以戒巧言令色意同。”图咏诗认为:目淫原自意淫来,眸子盲时万念灰。天视未遥从我视,转移捷径在灵台。在《三生》中,蒲松龄写了刘孝廉“缙绅――马――犬――蛇――刘孝廉”的轮回经历。蒲松龄由此认为,“故贱者为善,如求花而种其树;贵者为善,如已花而培其本:种者可大,培者可久”,要求人们要有向善之心。图咏诗亦认为如此:六道轮回悲堕落,三生因果说分明。非关爱马成奇癖,记得前身伏枥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