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研究.docVIP

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本试验比较了5480克/升毒死蜱乳油、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药7天后,防治效果均大于99%以上,可以用来防治小麦蚜虫。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与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施用7天后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大于98%,可以作为小麦蚜虫防治的轮换或替代药剂进行施用。   关键词: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抗蚜威;吡蚜酮;吡虫啉   中图分类号: S435.1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4.024   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虫害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为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主要密集在小麦穗部,形成空粒,使千粒重降低,最终造成减产。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还可以为害禾本科杂草。主要是以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背部、茎秆、穗部吸取作物汁液,为害处期初为黄色小斑,后呈现为条斑状,最后作物枯萎、整株变枯,甚至致死。   我国的小麦蚜虫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无网长管蚜。无网长管蚜在国内分布范围比较狭窄,其余小麦蚜虫均在小麦产区均普遍发生,但最为常见的是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发生数,且这两种蚜虫为害最为严重。小麦蚜虫在我国北部较寒冷的麦区,主要以卵在麦苗田边的杂草上,以及麦苗的枯叶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从发生?r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小麦蚜虫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蚜虫;小麦(品种:临汾8050)。   1.2 供试药剂   480克/升毒死蜱乳油(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河北德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试验剂量为药剂推荐施用制剂量,见表1。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本试用地面积50亩,品种为“临汾8050”,土壤为壤土,略碱,有机质含量中等。试验田管理水平一般,土壤肥力一致。上茬为玉米。试验期间未使用过其他杀虫剂。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4次重复,20个小区,每小区30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在小麦蚜虫发生时处理进行常量喷雾,要求喷雾均匀一致,不重喷、漏喷,空白喷等量的水,使用容量约30升/亩,且试验期间确保天气良好,避免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1.4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蚜虫及主要天敌昆虫基数,施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共调查4次。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株有蚜穗,调查定穗上的蚜虫头数。防治麦蚜,处理前每小区的蚜虫基数不得少于500头。   1.5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全部数据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剂施用1天后,结果分析表明(见表2):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量为110克/公顷、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用量为40克/公顷、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为8克/公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为75克/公顷、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为60克/公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20克/公顷的防治效果分别是77.00%、85.61%、86.22%、94.14%、93.21%、88.32%。其中,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为75克/公顷防治效果最好,高达94.14%,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为60克/公顷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用量为40克/公顷、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为8克/公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20克/公顷防治效果分别为85.61%、86.22%、88.32%,这三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为75克/公顷防治、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为60克/公顷、480克/升毒死蜱乳油用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