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松毛虫生物防治试验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药剂松毛虫生物防治试验探究

不同药剂松毛虫生物防治的试验探究   摘 要:本文就不同药剂松毛虫生物防治试验进行了探究,通过结合了一系列具体的试验研究,对不同药剂的防虫试验要点作了简述,并详细阐述和讨论了试验的所得结果,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不同药剂;防治;松毛虫   本文就不同药剂松毛虫生物防治试验进行了探究,相信对有关松毛虫的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一、调查材料和方法   1.材料。调查地点选择在油松林分,面积分别为210hm2和245hm2,林龄为32~41A,林分郁闭度都在0.8以上,平均树高7~9m,林分主要虫害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经2000年8月中旬防治前调查,油松林分平均虫口密度413~430条?株-1,有虫株率97%以上,属松毛虫重度为害林分。防治松毛虫分别选择化学农药溴氰菊酯和Bt生物杀虫剂、灭幼脲3种药剂。   2.防治方法。用运五式飞机进行飞防。飞防前按配药兑水比例将溴氰菊酯稀释成1∶1000药液,将灭幼脲稀释成1∶1500药液,将Bt生物杀虫粉剂稀释成1∶25药液,分别列为A1、A2、B1、B2、和C1、C26个防治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为60hm2,小区间距为1km以上。其中,A1和A2小区使用溴氰菊酯药剂,防治时间为2000年8月中旬,松毛虫为1~2龄,天气晴朗无风;B1和B2使用Bt生物杀虫剂;C1和C2使用灭幼脲,飞防时间为2004年8月中旬和2005年8月中旬天气状况与A1、A2区飞防时基本相同。6个区组飞机撒药时速度都为44m?s-1,每次载药液900kg,在地面信号队和巡航员的配合下进行作业,距林区上空10~15m俯冲喷洒,喷幅为50m,平均着药量为20~22滴?cm-2,药液基本上达到了均匀洒落在林木的针叶上。每架次飞防面积60hm2左右,每个试验小区飞防1架次。   二、结果与分析   对3种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进行调查对比,每个小区随机抽取3块667m2的样地调查:   A1、A2小区飞防前虫口密度为414条?株-1和387条?株-1,经喷洒溴氰菊酯药剂后第2天虫口密度分别降为22条?株-1和17条?株-1。10天后进行第3次调查,虫口密度分别降为11条?株-1和8条?株-1,灭虫率达98.4%~98.3%,说明用溴氰菊酯毒杀松毛虫效果很好,但同时被药剂毒杀致死的蚂蚁、瓢虫、螳螂、峰类、蜘蛛、蚱蜢等昆虫的尸体随处可见,存活的各种其他昆虫已很难觅到,只有少量从别处飞来的蜻蜓和蝴蝶,各种鸟类活动的踪影也基本全无,林区显得格外寂静死沉。说明采用溴氰菊酯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不分益虫和害虫都一律杀光灭绝,使益虫得不到生存保证。   在B1和B2试验区组,经喷洒Bt生物杀虫剂后第2天调查,只有少量松毛虫死亡外,大部分幼虫仍然存活在针叶上,但大多数害虫表现为行动迟缓或卷曲,食欲大大减退。到第3天开始出现大量松毛虫死亡或虽然未死,但多数出现吐绿水现象。到10天后大部分的松毛虫陆续死亡,虫口密度降为9条?株-1和8条?株-1,灭虫率达99.3%和99.6%,而其他昆虫如蚂蚁、瓢虫、螳螂、峰类及各种鸟类、蛙类等照常活动,没发现死亡现象,说明Bt生物杀虫剂对其他有益昆虫和森林鸟类、动物的生存不构成威胁,使大量松毛虫天敌得到有效保护。   用Bt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与溴氰菊酯化学农药防治虽然灭虫效果基本一样,但Bt生物杀虫剂保护害虫天敌,效果十分突出。   在C1和C2防治区经飞防后第2天调查,发现大量松毛虫幼虫已死亡,没死亡的已停止进食且行动迟缓,虫体出现卷曲。第10天后调查,C1和C2防治区绝大部分松毛虫已全部死亡,虫口密度由未防治前的420条?株-1和401条?株-1降为7条?株-1和12条?株-1,灭虫率达99.6%和99.8%,灭虫率基本与溴氰菊酯相同,而林中的其他昆虫如蚂蚁、螳螂、峰类、蜻蜓等有益昆虫且都安然无恙,没有发现死亡虫体,照样在林中正常活动,与溴氰菊酯化学农药防治区形成鲜明对比。说明用灭虫脲防治松毛虫效果与Bt生物杀虫剂基本相同。   经翌年春季复查,A1、A2防治区松毛虫口密度下降为5条?株-1和3条?株-1,林分仍存在松毛虫为害潜在威胁。而B1、B2和C1、C2防治试验区,虫口密度下降为0~1条?株-1,对林木已构不成危害。防治后B1、B2和C1、C2防治区为什么虫口密度比A1、A2防治区少?经分析,因B1、B2和C1、C2防治试验区存有大量松毛虫天敌,松毛虫除越冬自然死亡外,剩余的松毛虫逐步被天敌吃掉。而A1、A2试验区由于在灭虫同时也杀死了大量松毛虫天敌,使防治后剩存的松毛虫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得到顺利越冬,在越冬时,因受气候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自然死亡一部分外,A1、A防治区剩余的松毛虫仍远远超过B1、B2和C1、C24个小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