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恩吉亚幻想曲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VIP

诺恩吉亚幻想曲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恩吉亚幻想曲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

诺恩吉亚幻想曲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   摘要:幻想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近现代常指发挥现成主题的器乐作品。它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特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乐曲作品中的灿烂奇葩。该作品以内蒙古东部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诺恩吉亚出嫁远方、思念故乡的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主部主题取东蒙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采用蒙古音乐长调与短调的创作体裁创作完成,概括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善良、勇敢、勤劳的纯朴形象。而该作品在主题发展、和声安排和节奏处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作者宏大的艺术构思和作品中多变的技术手法。从对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领略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诺思吉亚幻想曲 创作特点 艺术风格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色彩愈浓厚的音乐,愈有生气,愈为世界其他国家与民族所接受。音乐作品《诺恩吉亚幻想曲》充分运用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素材,选用群众熟悉与喜爱的优美旋律,以构思新颖的独特形式与手法赋予作品极具生命力的音乐形象,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经过拓展与加工后,完成了这部结构完整、构思宏大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以内蒙古东部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诺恩吉亚出嫁远方、思念故乡的美丽传说为创作素材,概括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善良、勇敢、勤劳的纯朴形象。主题取东蒙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采用蒙古音乐长调与短调的创作体裁创作完成。      一、创作素材      1.民族概况   蒙古族原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以游猎为生产生活方式。公元850年后,大部分蒙古族人向东迁徙 ,以游猎的生产方式过度到以游牧为主。公元1206年,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并对外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十三世纪中期,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汗国。1279年,蒙古族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夏、金、吐蕃、大理等国长期并立和相互争夺的局面。在元朝大统一的局面下,蒙古族的游牧经济和全国的农业、手工业经济之间加强了交流。清代汉族人民不断向蒙古族地区移动,形成了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等多种经营生产模式。   2.作品选材   该作品取材于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具有蒙古古老文化特征的民间故事。蒙古在历史上曾一度分为东蒙和西蒙,相互问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西部蒙族骑马射箭以牧业为主,性格剽悍勇猛;东部蒙族以农业为主,位置靠近我国东北,生活习惯近似汉族。传说中的诺恩吉亚是东蒙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因生活所迫流离颠沛,被迫嫁到西蒙。在西蒙的日日夜夜,她每每刻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对家乡的一切都充满了眷恋之情。此曲虽源于诺恩吉亚的故事,但并不是从具体情节出发,一味的叙事,而是借这一历史故事为主题描写了蒙古草原这块广阔无垠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栩栩如生的风土人情。全曲洋溢着辽阔草原浓郁的民族气息,充满了大草原的诗情画意,讴歌了草原人民眷恋故土、热爱生活的深厚情感和精神风貌。   3.音乐特征   (1)音阶――蒙古族音乐采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五声以外的音多构成综合调式七声音阶。   (2)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3)旋法――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线条经常呈抛物线型,即一个乐句或乐节高点往往位于中部。另外,音程较大的跳进,是形成蒙古民歌开阔、稳健、剽悍性格的音调特征。      二、创作题材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类可分为牧歌、赞歌、思乡曲、宴歌、谚歌、叙事歌和儿歌。   1、该作品主部主题选取蒙古族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带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特征。   2、 该作品副部主题选取蒙古族民歌《牧歌》为创作题材。明朗的旋律与主题形式鲜明的对比。   3、整部作品围绕着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创作题材相关联并延伸发展。      三、创作体裁      蒙古族民歌按体裁分类可概括为长调和短调类。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以及一部分礼俗歌都属于长调范畴。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狩猎歌、叙事歌以及一部分舞蹈性的礼俗歌属于短调范畴。   作品引子装饰音的使用表现了蒙族音调中特有的手法,在拉长的音调中加入装饰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隐喻了马头琴的歌唱性。   该作品的主部主题(呈示部)是一首带有鲜明特征的东蒙民歌《思乡曲》,舒缓的节奏、忧伤的旋律表达出诺恩吉亚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运用了典型的蒙古族音乐素材中的短调。蒙古族的短调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早期公元七、八世纪以蒙古族先民在我国黑龙江两部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从事狩猎劳动时产生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