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与其他灸法x.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针灸与其他灸法x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 本章重点介绍温针灸及从温针灸中派生出来的几种灸法,同时也把传统的骑竹马灸列入其中。温针灸,是近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灸法之一,而由于操作等原因,一直被冷落的骑竹马灸法,目前也受到重新关注。 本章重点介绍温针灸及从温针灸中派生出来的几种灸法,同时也把传统的骑竹马灸列入其中。温针灸,是近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灸法之一,而由于操作等原因,一直被冷落的骑竹马灸法,目前也受到重新关注。 温针灸【概 述】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 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 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 证的治疗。 温针灸 【操作方法】 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 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 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 为2cm,直径1cm,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炷灸。帽炷温针灸,既无烟,不会 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法。 【主治病证】 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注意事项】 1.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临床应用】 1.慢性腹泻 取穴: 主穴:天枢、足三里、关元。配穴:脾俞、神阙、下巨虚、阴陵泉、上巨虚。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取1.5~2寸28号毫针,进针后中强刺激,得气后将艾条剪成高约1.8cm的艾条段,置于针柄上,灸5壮,约30min;神阙、关 元,用艾条温和灸30min。如腹泻伴脐周痛,便后不减,便质稀薄者,加下巨虚、阴陵泉;如腹痛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便质呈粘液或带有脓血,伴有里急后 重者,可加上巨虚。嘱患者回去后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穴1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一切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并注意腹部防 寒保暖。 疗效:共治疗52例,结果 :痊愈4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 2.高血脂症 取穴: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 治法:百会单纯针刺。余穴用28号1.5寸毫针,按常规剌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用帽状艾炷。每次每穴一个帽炷。以上各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疗效:共治60例高胆固醇血症,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治疗前1个月用治疗过程中停用降脂药。结果: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较单纯体针(取同样穴位)为优(P0.05)。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 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 配穴: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 治法:每次督脉穴(即主穴)选3个,四肢穴(即配穴)选2个。用28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 )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15min左右。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疗效:共观察60例,结果:近期控制15例,显效30例,进步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 4.痛风 取穴:阿是穴(触痛最敏感点)。 配穴:分为三组。(1)曲池、外关、合谷;(2)太冲、行间、大都、太白、公孙;(3)足三里、解溪、内庭、陷谷。 治法:主穴必取。配穴,上肢病变取第一组,病变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取第二组,病变在第二跖趾关节处取第三组;每次选 2~3穴。患者取坐位,用28号1.5寸不锈钢针灸针针刺上穴。阿是穴以《灵枢·官针》所述的“正内一,傍内四”(即正中剌 1针,周围剌4针)的扬刺法针刺。每个穴位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行针1min后留针。然后在针柄上插入已点燃的长1.5cm的艾条,燃烧面朝下,一般灸 2~3次后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在针孔处流出暗红色血液。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59例,临床治愈(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31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