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设计

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的设计   摘 要 基于交流电场下的电渗效应,研究了一种新型交流电场驱动微混合器,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混合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待混合流体附加交流电场时的混合效率。定性地阐述了混合机理,并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经过外加电场的流体混合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良好的混合效果。   关键词 微混合器 ;有限元 ;交流电场 ;流体动力学 ;电渗   中图分类号 TU85   Design of a Clapboard-type Electroosmosis Micro-mixer   ZHOU Teng WANG Hanlin GE Jian SHI Liuyong ZHANG Y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   Abstract The analysis model is targeted at the micro-mixer based on electroosmotic driving for theoretical model.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micro-mixer is built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coupled-field simulation analysis is accomplished, the efficiency of mixing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under AC field. It expound the mixing mechanism qualitatively,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mixing rose up with AC field applied on microfluidic mixer, and the mix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mixer tend to accomplish better performance.   Key words micro-mixer ; numerical simulation ; AC field ; fluid dynamics ; electroosmosis   ?S着时代发展,微流控技术日趋成熟,微混合器作为微流控系统的一个分支[1],广泛地运用在了化学分析、医学临床、生物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试剂混合中。有许多生化反应是建立在不同种反应物充分混合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微混合器内的流体,雷诺数较低,忽略了惯性效应的流体流动缓慢[2-4],这种情况下试剂间的混合基本依靠分子间的扩散,难以实现试剂间的完全混合[5-8]。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不同微尺度下的混合器结构,这些微混合器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主动式微混合器和被动式微混合器。主动式微混合器有电磁驱动型、热驱动型、超声波驱动型、电驱动型、机械扰动型等类型,其特点是流体可控性强,试剂混合速度快、混合效率高、混合效果好[9],但是需要外部的能量驱动,部件结构较大,很难运用到一些条件苛刻的试剂分析中;被动式微混合器主要是通过改变微通道的结构,增大试剂间的扰动从而增加混合效率,并且结构简单,无需外部驱动输入,适用于大部分环境条件,但流体的控制性较差,比较依赖微管道的结构[10]。   笔者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电渗流微混合器,在环形微管道四周对称分布两对电极,当施加交流电场时,改变了管道内的电势分布,这些交替分布的电势会诱导流体产生电渗运动,使得流体单元发生拉伸和折叠从而增强了流体的混合效果[11]。基于流体控制方程和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探讨了混合过程机理和混合效果。   1 数学模型   主动式微混合器结构见图1。使用圆环形结构微管道作为混合器主体,在环形管道的竖直轴线上对称分布两块隔板,其中AB和CD分别为混合器入口和出口,圆环形管道表面对称分布两对电极分别为1、2、3、4,4个电极之间施加交流(AC)电场,其中电极2和4的电势为V0sinωt,电极1和3的电势为-V0sinωt。流体从AD边界驱动输入,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本研究采用Navier-Stokes方程描述流场,对流扩散方程描述浓度场,泊松方程描述电场,公式为(1)-(4):   ??[pI-η(?u+?uT)]+ρu??u=f (1)   ??u=0 (2)   ?2Φ=0 (3)   u??c=??(D?c) (4)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