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菲律宾软实力比较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在菲律宾软实力比较研究

中日在菲律宾的软实力比较研究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代帆,广州市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所;邮编: 510632;E??mail: fansky2000@.本研究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比较及我国对策研究”(10AGJ003)的子课题成果。感谢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雅典耀大学孔子学院、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等华社机构和朋友的帮助。      摘要本研究基于在菲律宾的问卷调查,对中国和日本在菲律宾的软实力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无论在经济软实力、人力资源、文化软实力、政治软实力还是外交软实力等方面,都要落后于日本。要拓展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中国需要学习日本推进文化外交和软实力的经验。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优势,还要以更具效率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重视国内问题的外部示范性,以国内社会的“善治”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高度重视民间外交,拓展对外交往的渠道;改变以经济为主轴的急功近利的对外交往模式,真正把文化外交至于战略位置。   关键词软实力中国日本菲律宾   一、 研究缘起   当前国际关系学界对“软实力”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掀起了一股“软实力”的研究热潮, 有关中国学界软实力的研究评述,可参见许学民:《中国软实力研究批判:1992-2000》,[台湾]渤海堂文化公司2012年版,第90-103页。对软实力的关注甚至延伸到政府的官方话语和政策领域。如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提及“软实力”,2007年中共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在这股软实力研究热潮中,中国软实力成为各国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有关中国软实力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如乔舒亚?库兰茨克(Joshua Kurlantzick)的《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作为美国乃至西方第一本研究中国软实力的专著,在美国政界和学界引起很大的关注。 Joshua Kurlantzick,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2008年,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巧实力委员会”(Smart Power)发表一份总题为《中国的软实力及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分析中国软实力的一些特征,并对中国在非洲、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的软实力进行评估,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软实力最为全面的研究。Chinese Soft Pow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CSIS Smart Power Initiative, March 2009.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以及研究机构对中国在欧洲、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和非洲等地的软实力进行了专门论述。 Ingrid d’Hooghe, The limits of China??s soft power in Europe: Beijing??s public diplomacy puzzle,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anuary 2010; Thomas Lum, Wayne M. Morrion and Bruce Vaughn,China??s “Soft Power” in Southeast Asia,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for Congress, January 2008;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soft power” in South America, Asia, and Africa,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April 2008; Parama Sinha Palit, “China??s soft power in South Asia,” Working paper of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Singapore, June 2010; Toshi Yoshihara, “Chinese soft power in the Indian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